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花了很大力气在所谓的后进生和问题学生身上,也常常夜不能寐,思量着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变好。也曾想过,要不放弃吧,或许他们就不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可每次遇到他们出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我无法做到坐视不管。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不行,一个也不能放弃。我一边彷徨,一边苦苦坚持着。
直到有一天,我在全国知名班主任钟杰老师的书里读到,“教育孩子就像在地里侍弄庄稼一样,弄清每一种作物的生长特性后,就要慢慢的耐心的除草,捉虫,培土浇灌,该掐尖的要掐尖,该掰的要掰直,该搭架的则搭架,只有认真做好了这一切,才有可能结出籽粒饱满的果实。坚持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如果我们不坚持,那就是什么效果都没有。”要相信种子的力量,可能我们在播下这个希望的种子的时候,当下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相信在未来特定的时期里,各方面积极因素条件具备的时候,孩子们也有可能会变得更好。
一、放下成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从私立学校来的转学生。其实他转学的原因很简单,在原来学校惹是生非太多,被劝退的。暑假里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是极度不愿意让他来我们班的,我心想,班级同学肯定会被带坏。说白了,一开始我就对这个学生抱有偏见。我与他妈妈在电话里沟通的时候,我就先给了下马威:虽然我们是小学校, 但是该有的规章制度都有,你还是得遵守。他在电话那头答应着说好。
开学第一个星期,他作业没写完,然后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独自坐在一张桌子前面去补作业。他说,老师,英语我都看不懂,怎么写?我就问,那你以前的英语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呢?他说以前英语老师不教我和另外的三个同学。因为我七年级英语没有学好,老师都不管我了。我问:是因为老师不管你你不学,还是因为你不学,老师不管你?他:那我学不起来,她就不想管我了。
通过这次聊天,我了解到,他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学科还是能学一点的,而文科实在是基础太差了,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能怎么办呢?我观察到他跟我们班一个尖子生玩得还挺好,何不让他们来个师徒结对?
班会课上我就来了个师徒结对仪式,结对协议书上写明师傅和徒弟的职责,并让师徒双方郑重地签名、拍照留念。当然不止这一对师徒,不然显得转学生太特殊。仪式有了,接下去就是每天的具体行动,我让小师傅在帮扶记录表上填写当天他对小徒弟的帮扶内容,如背了语文的哪首古诗词或文言文,英语背了哪些单词,历史背了哪个知识点等。有一天晚自习后,他小师傅回家了,语文古诗词还没背完,语文老师也不在办公室,于是我叫他背给我听。我发现他记忆力还不错,要是能用心背,记地还挺快。我特意留意了下时间,一首诗背完他只要七分钟!于是我说:你看你记忆力还不错,用心背,才7分钟就记住了,很厉害!我说,你今天还主动来找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没有趁小师傅和老师不在就偷偷跑掉,这也值得点赞!我的鼓励让他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我就跟语文老师也说了他记性好,再次鼓励他,语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我相信,老师这一点点的肯定,也能增强他对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个职务,每个人都没有闲着。这不,这新来的转学生也不例外。我看我们班级缺了一抹绿色, 于是让他当我们班的“护花使者”--照顾班级的绿色盆栽植物,他欣然同意。在这之前,需要移植一株芦荟,我让他全权负责。只见他拿起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将泥土从芦荟原来的花盆里铲到新的漂亮花盆里,再将芦荟种进去,把根部压实。那认真劲儿让我忍不住给他拍了一张劳动照,给他看的时候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接下来这盆芦荟的命运就交在你的手里了,要细心照料它哦!”我说。他拍拍胸脯说“放心吧,包在我身上!”我有时候课间去教室,他会跟我汇报一下芦荟的生长近况 ,说它好像又长出了一点嫩芽,看来是有在细心观察和照料这株小生命。于是我趁热打铁夸了他一通:它长得不错哦,都是你的功劳。他听完了喜上眉梢。
改变学生,常常也需要契机。 留心观察、耐心寻找学生平日言行中闪光点,即便是昙花一现的亮点,持续做文章,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还能润泽师生关系。
当然,他平时由于一些问题被我批评地也最多,比如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即便是短短的五分钟都能走神。作业敷衍了事,课间偷偷跑回寝室吃零食等等,我经常要叫他来办公室谈心。在我们学校,我经常喊他名字,以至于全校都知道这个学生了,他成了“大名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看来顽固不化的学生,在我疑似阳性而请假没去上课的那天,只有他在走廊上碰到我之后问了一句,“老师你今天怎么了?”当时那一刻我感慨,原来他也有柔软的一面,会关心别人啊!于是我回了一句“有点发烧,请假了,谢谢你的关心!”
作为老师,不轻易给学生贴标签,不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而是包容、接纳他们,尤其是那些平常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不仅要指出他们错误,更要在平日里学会欣赏他们的闪光点,多一点鼓励和肯定, 少一点偏见。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老师有义务去帮助这些花儿,就算他们结不出大的漂亮的果子,但至少不让他结出坏果子吧。让他们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在其他方面获得成长,也是一种成功。
二、情绪救急,及时倾听郁闷学生的心声
我们班上一个女生跟七年级一个女生闹矛盾了,我把她俩叫来问什么情况,处理完矛盾事件之后,我让七年级女生回去,让我班女生留着谈心。借此机会我了解到她家庭情况,单亲,母亲很久之前就离开她了。我问她平时跟爸爸关系怎么样,她说爸爸不怎么管他,对她也不怎么关心。有时候她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爸爸就不耐烦,叫她别打电话了。我问那你怎么处理呢,她说有时候我就硬扛呗,不舒服就硬撑着,但是真的很难过很想哭。我说那你怎么不跟我请假呢,没想到她的回答是,我想变得更严重点,爸爸应该会理我吧。
可以看出,这个女生是非常缺爱的,想引起爸爸关注。于是我说,你爸爸那边我会和他沟通的。还有你爸爸不关心你,你很难过,这点我很理解,但不要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爸爸可能那时候情绪不太好,等过一会儿你再跟他好好说,而且身体是你自己的,真的有不舒服,一定要去跟我请假看医生。她点点头。
我观察到她在班级当中人际关系也一般,没什么人愿意跟她讲话,我就问,你在班里谁跟你比较要好,她说了两个女生的名字。还有这次跟七年级女生闹矛盾,其实是因为两个人网络上互相谩骂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她已经很害怕来学校,因为害怕被人指指点点,我给她做思想工作说,那你可以跟你那两个比较好的同学诉诉苦,跟他们聊聊天,缓解压力。还可以培养下自己的爱好,把精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不是陷在郁闷情绪里无法自拔。你还可以来找我。但绝对不可以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后来这个女生在周记里写道:“老师谢谢你。你在我胃痛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坚持让我去看医生。还有我刚来的时候英语才二十几分,老师不放弃我,把我的成绩提升到40多分。谢谢你在我难过的时候陪我聊天,倾听我的心事。”
作为班主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本来就是职责之一。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原因很多,如缺乏家庭、同伴、老师的帮助,看不见的因素如父母离异;还有性格原因,内向的孩子通常社会支持不足。班主任要找出学生情绪背后的心理因素,才能化解危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中。“ 师爱需要经营,要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们的每一点感受。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信任才能建立,教育也就能水到渠成。
三、放下执念,长期关注后进学生
后进生,是一群不怎么被待见的学生,然而,在我的教育中,我与他们的交集却最多。
历届学生在毕业晚会上总会对每一个学科老师说一说心里话,上一届一个男生在毕业晚会上说:”很佩服英语老师的毅力和勇气,即便我们的英语基础很差,很多时候也不想学,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我,对我们狠抓严打。有时候我想想,老师真不容易啊,明知没有什么希望,还是倔强地不妥协。所以想到这里,我也会学一点。“这番话让我们在座的人哈哈大笑,我也笑了,事后想想,我为何要这么较劲 ,为难这些学生也为难自己?是否真的值得?
有一天我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意思是说有些学生行为习惯差,不爱学习或者有其他问题,老师会去教导他们,但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劝导,真正愿意听进去并获得进步的学生,也许只有那么一两个。我们要接受这种现实,尽管这是一种无奈,但不能因为这样的现实放弃帮助,因为这是一种职责。
”接受现实与履行职责是两码事。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获得预期的成效,不是所有的帮助都能开花结果,这才是教育的真相。”
“我想真正的教育也许是认清并接受教育的真相之后,依然纯粹的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安慰去帮助,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治愈,哪怕没有被治愈也没有关系啊,老师还是在那里永远愿意帮助你”。
以上是打动我的几句话。因此我联想到自己的工作。
对于后进生我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尽管效果微乎其微,但是我好像做不到去无视他们,或者说放弃他们。尽管有些人说用他们身上的时间还不如花在中等生身上,学生成绩提起来更明显。是啊,我也是这么想,但我觉得中等生至少还有点学习的自觉性,而这些后进生如果老师不抓着他们,他们就彻底放弃自我,也彻底放飞了。
为什么要抓住后进生?第一我还是怕他们的分数会拖累班级平均分太多,我知道这还是有点功利性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做了三年。去年的期末考,县里的质量分析会上还提到了我们学校,要我们把后20%的比例控制住,最好是降低。然后去开会的教导主任就把这句话反映给我,我其实也是挺无奈的,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得不到回报或者是成正比的回报。今天看到这句话我却豁然开朗了。
非常著名的问题学生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说,对于问题学生,我们改变能够改变的,稳住不能改变的,不让事态去恶化。稳住也是一种成功。因为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判断力的。一直稳住没有恶化的问题,可能若干年之后这些学生问题在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也就迎刃而解了。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做教育也是如此,尽管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怀着等待的心,也许某一天,天时地利人和之时,我们若干年前播在学生心田的那颗种子会悄悄发芽,开出令人惊艳的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