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仁出自内,但是可以向外展开辐射,并且要通行于天下的,这就从内而外,由修养向政事、天下来发展了
2 如果他不具有好学这个关键点,终身深度学习得习惯,就无法保证、无法扩充、不能发展,最终无法成就为完美的君子
3 他会默识于心,认真学习体会,内化为自己的品行
4 “天何言哉”,儒学精神的根底由此可见——入世情怀、主动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5 勇可以有,但必须明白,要以义和礼为最高的德目,以礼、义来节制,才是真正的优良品质
6 出来做事、做官,不是为了个人自己,而是为了推行道义,这是儒家所提倡的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
7 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群利益、力量对比,才有可能安定局势,使新兴起的周王朝平稳过渡,维持长治久安的局面
8 一个学为君子的人,也要像普通百姓、工匠一样,通过日有常课的学习来领悟、理解、掌握、实践道义
9 儒家历来主张,作为一个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该把握大节、坚持原则、有自己的底线,但也不必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10 天地万物皆可为师,何必非要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老师来教呢?
11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生活中处处都是,不必非得捧着书本才能接触到
12 孔子主张全面立体地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从眼前脚下实际做起
13 书本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