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对很多人来说,不仅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时代,一种情怀。时隔多年,这段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历史,仍被当代人不断发掘,重温,回味。
上世纪3、40年代的上海,是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衣冠楚楚的汉奸,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善良的妓女…这座城既承载了年轻男女们的情爱和浪漫,霓虹下的风流韵事没有随时间消散,反而笼上一层虚无的气息,让人更想一窥究竟。也承载暴力,潜伏,权力的斗争,背叛和人性,饮食男女的浪漫在乱世中烟消雾散。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a80ecbaa354f2f64.jpg)
而今重走上海滩,游过豫园,城隍庙,穿过弄堂,漫步在南京东路,在街角一隅,从残存的古迹和街牌当中还能体会当年的芳华。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164241f735b9d74b.jpg)
然而老上海远不止这些。上海临海且交通发达,可以采购全国各地的食物,造就了沪菜特有的包容。自近代通商以来,各地方菜馆林立,有京、广、苏、扬、锡、甬、杭、闽、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个帮别,同时还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点。这些菜在上海各显神通,激烈竞争,又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最终造就独具特色的上海菜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5bc3d61a24f9a0aa.jpg)
民以食为天。王安忆老师笔下的上海滩,不仅涉及人的情爱,建筑,服装,社会风貌,精描细写的还有饮食。吃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如严家师母所说:吃是做人的里子…里子有他实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给自己看的。做人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在那个年代,饮食既要追求实惠,也要讲究谋新。长恨歌中的女主角王琦瑶,自然也没在吃方面少下功夫。作为弄堂儿女,手底下的菜既是生活的,同时也是精致的,要让人吃不腻。
通过点菜水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商。上世纪40年代,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竞选时,曾经有几面之缘的导演请她吃饭。王琦瑶略作推辞点了糟鸭掌和扬州干丝。不贵也不便宜,不让主人破费也不让主人难堪,是经场面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72623f69f728233c.jpg)
扬州干丝,又名鸡火煮干丝,以豆腐干和熟鸡丝为主要原料的淮扬菜。有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被国外来宾誉之为“东亚名肴”。
美食可以会友。毛毛娘舅,严家师母和王琦瑶三人第一次聚会打牌,天色已晚,意犹未尽,约定明日再聚。这时严家师母提议那日让张妈去王家沙买蟹粉小笼请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e93f3e9b8299aec4.jpg)
蟹粉小笼是江、浙、沪一带常见的特色名点,馅以蟹黄,猪肉和肉皮清冻为原料,坯用精选面粉、水按照一定比例和成。然后用擀棒擀制成圆形的,中间稍厚,四周稍薄的小笼皮。在包制过程中,折裥条纹清晰,馅芯居中不偏,上笼开水,成熟不漏底。吃的时候不可大口吞食,要用筷子夹起小笼包的嘴,轻轻咬开外皮的一角,慢慢将汤汁喝尽,而后再一口吃完。
而王家沙点心店,是一家中华老字号的上海餐饮点心店,以生产中式传统小吃而闻名,有“上海点心状元”之称,始建于1945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4697ddede0306752.jpg)
以当地名小吃招待朋友,可以体现亲近感。三人吃罢小笼包,沏着茶,玩着杜勒克纸牌,一晃眼一下午就过去。严家师母又提议明天让张妈烧个八珍鸭。八珍鸭,是严家年夜饭桌上才得一见得菜。从蟹粉笼包到八珍鸭,说明严家师母对三人的情谊很是珍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be23e3dc089679c3.jpg)
八珍鸭是闽清有名的笼药膳,《梅溪医话》(1967年合订本)中就有记载:“闽清民间几十年以来都有吃八珍鸡、八珍鸭、八珍猪脚的习惯。材料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番鸭一只。
之后,王琦瑶在回请严家师母和康明逊时,准备了一桌很丰盛的家常。“王琦瑶事先买好一只鸡,偏下鸡脯肉留着热炒,然后半只炖汤,半只白斩,再做一个盐水虾,剥几个皮蛋,红烧烤麸,算四个冷盘。热菜是鸡片,葱烤鲫鱼,芹菜豆腐干,蛏子炒蛋。老实本分,又清爽可口的菜,没有一点要盖过严家师母的意思,也没有一点怠慢的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91bbb0aa36a8447a.jpg)
红烧烤麸,上海的特色名菜,属于素菜类。烤麸是用面粉加调料发酵后,上笼蒸熟成面筋 。
王琦瑶善于邻里间相处,既不见外,又有礼貌。每道菜都十分精致,都像了解客人的心思,对于一只鸡,她能做出三种不同的味道,可见她精通厨艺,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变幻出更加精致的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平安里,王琦瑶总能将平淡无奇的日子打理得有声有色,生活中的尴尬与不幸都被她逐一打破,她将生存之道掌握得游刃有余,是个时刻享受着居家过日子之乐的小女人。
食物的香甜似乎也能中和气氛的哀伤。王琦瑶和康明逊回忆往事,忆起曾经,两人都不觉哀婉。“毛毛娘舅没听见王琦瑶在叫他,递给他一碗酒酿圆子,圆子搓得珍珠米大小,酒酿是自家做的,一粒稗子也没有。”可能一碗甜糯的圆子下肚,生活的苦涩也能被冲淡几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7703aa6d9414c458.jpg)
招待萨沙的女朋友时,用的是些点心。诸如桂花赤豆粥,芝麻糖和金橘饼。“脸上的毛孔渐渐红了,眼睛也亮了起来,话也多了,做着许多可笑的表情。”美食就像美酒,有活络氛围的妙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f9c90a11ded1eb57.jpg)
围炉夜话一章,“她们一人一把汤匙在炉上做蛋饺,他们则把做好的蛋饺一圈圈排在盆里,排出花朵和宝塔的样子。”这场景类似中国年夜饭时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在家常的闲话中滋生出一种类似亲情的氛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723769e35c8a6346.jpg)
临近过年,王琦瑶开始准备年夜饭。萨沙很虚心地请教为什么要水浸了糯米磨粉的道理,请教做黑洋酥的方法。她们便一一解释给他听。她们向他约定过年做种种东西给他吃,糖年糕,炸春卷,核桃仁,松子糖,一件件,一宗宗,如数家珍一般。“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一带喜食甜食,在甜食的创意上也层出不穷。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65149/fc3cc586195c5ea0.jpg)
如陈晓卿说,“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美食对于《长恨歌》一书,不仅是情节的推手,更承载着上海的文化气质和王琦瑶悠闲,精致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