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印度电影在中国一向属于小众,但在我看来,印度的电影丝毫不逊色于美国的电影。
或者是出于对印度的恩恩怨怨,哪怕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不屑一顾,我还是要把我对印度电影的认知说出个一二三来。
先拿几部大家熟知的电影举例为证:比如《摔跤吧!爸爸》。马哈维亚(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取名吉塔(法缇玛·萨那·纱卡 Fatima Sana Shaikh 饰)和巴比塔(桑亚·玛荷塔 Sanya Malhotra 饰)。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了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该影片充分揭露了印度一直存在歧视女性的社会现象。影片中有梦想、有亲情、有坚持、有反抗,目的就是在于激励千千万万印度女性揭掉面纱,抛弃性别歧视,勇敢地追求理想。
比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印度男人帮助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印度教教徒帕万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与母亲走失并有语言障碍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在得知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后,帕万决定帮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却四处碰壁,遭遇领事馆冲突、被旅游局欺骗之后,帕万立志将不惜一切代价尽其所能带沙希达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
在影片中,印巴仇恨,宗教矛盾,战争与和平,宗教与信仰都冲突地异常鲜明。但故事最后的落脚点却放在了包容和希望之上,它让我们相信了人性本善,希望永存。
再比如《起跑线》。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最盛大比赛即将开始——幼儿园招生,1400所将要发放报名表的学校当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相当紧俏,很多父母从怀孕时就做准备,却也有服装店老板拉吉(伊尔凡·可汗饰)和妻子米塔(萨巴·卡玛尔饰)这样临时抱佛脚的父母。米塔坚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夫妻俩试图跻身上流社会、试图托关系走后门、试图获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使用非常手段,想尽办法追逐高耸的入学门槛。而当他们费尽心思终于要将女儿送进名校时,事情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影片中凸显出来的教育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现实中,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跃迁或是至少保住现有的阶层地位,父母们是如何劳神伤财、忍辱负重、乃至不择手段。
从以上三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权、宗教、教育便是电影传递出来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恰恰都是印度民众颇为关切的。至于其他影片中折射出来的其他领域的尖锐矛盾,就不再一一罗列。
综上所述,以下是我对印度电影的几点认知:
一,印度电影中,尽管载歌载舞是必不可少的鲜明元素,但可以尖锐而又清晰地揭示社会现象,勇敢而又赤裸地展现沉疴积弊。
二,看印度电影,影片时长动辄就是三个小时加,即便时间长,我也从来不会觉得有任何冗长无聊之感。反而会觉得每一个故事情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铺展,每一个人物形象得到了立体饱满的呈现,从而将电影主旨升华到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高度。
三,印度电影擅长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切入,来展现本民族或文化的特性。这使得影片的代入感更加强烈,且能有效消解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换句话来说,这些切入点都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容易引发情感的共鸣。较之好莱坞的高大上,愈发凸显出其接地气的生动一面。
兼由种种,只要是影院中要上线印度影片的时候,我一定会第一时间买上一张影票,然后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