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闲文!傅申1980。
我一直误解的“延迟满足”

我一直误解的“延迟满足”

作者: 叶雪白 | 来源:发表于2022-07-23 17:15 被阅读0次

关于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实验,相信我们大多人都知道,实验表明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对于这个观点,我也一直深信不疑。

但今天我知道了,我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生活中我们不能把延迟满足作为育儿宝典,总是故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知道需求是必须等待的,从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这是一种育儿误区。

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

婴儿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得到回应越及时,越零延迟,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并且会被满足,自然能安心等待最适合的时机。

相反那些幼时需求经常被刻意延迟回应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处在“得不到的恐惧中”,所以眼下有一点好处就会迫不及待地消费掉,而且很容易在父母不及时满足自己,歇斯底里地要求父母立刻兑现。

如果婴儿时期经常被及时满足,通常不到两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安心等待必要的过程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态度平和而且好商量。

举个例子,孩子到商场大多会喜欢玩具,但有些孩子只要讲明原因,比如我们刚买一个玩具时间不长,或者今天没有带足够的钱,或者今天没有计划买玩具,我们可以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再买……。只要你讲明原因,孩子就能够接纳,可能会有恋恋不舍,但不至于哭闹。但有些孩子却听不进去你说的任何理由,就坚持非买不可,不买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

能够接纳暂时不买玩具的孩子心里是充满信任的,他相信他不缺玩具,他也相信家长,所以他有耐心等待。而非要不可的孩子内心是有恐惧的,他不相信家长说的话,也不相信自己以后能拥有,所以他等不了。

因为信任,才能安心等待。

若孩子的需求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在物质上过度需求的孩子,往往是内心爱的匮乏);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敢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亏,积攒一肚子怨气。

这两种情况哪一个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对孩子的需求我们要及时回应,能满足的不刻意拖延,暂时不能满足的要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有失落也正常,相信孩子也能够接纳。

从小被及时满足的孩子其实并不贪婪,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贪婪并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为曾经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评判、被延迟,这些痛苦长期积累,终于让他成为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和索求无度的人。

总之,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才更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父母一定要及时回应和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一直误解的“延迟满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ub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