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性

作者: 海大鱼0123 | 来源:发表于2017-01-23 23:41 被阅读71次

    知识的第一性是标记,即感官层面的描述和定义,能描述则能传播和再现。

    知识的第二性是取舍,即因描述而有美丑,喜恶的评判,而有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参入个体的主观意志。

    知识的第三性是创造,比较后的综合,分类后的概括,素材的抽象化,意象的实体化,并作用于客观事物或主观精神而使之产生积极的影响即改变,比如感受更精细,运动更流畅,摩擦力或交易成本更小。

    从创造性而言,一切停留在书本上或者观念中的知识都是不牢靠的,一切机械的记忆或唯考分的学习都是不长久的,如果不能感受到知识背后的人的探索和感情,那所习得的知识多半是缺乏生命力的,虽然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成体系的和逻辑自洽的,不过是后人的总结和自以为的捷径,实际上知识很多是偶发的,传承的,突变的,有语境的,在刻意屏蔽了原初知识思考路径的同时,也扼杀了后人接近原初性思考的可能,仿佛知识本来如此,一切现成,不言自明,只要照搬照学即可,所谓捷径实则把复杂简单化,以因果决定偶然,是把知识肢解,以还原论代替系统性,需知,一切知识的创造性首先是学习者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的缘起是混乱的,是多种知识的互补和综合,以及作为充分条件的志向和兴趣的集中指向。

    知识的第四性是习得,操之在手,运神凝思,心中有数,既是由内向外的主动获取,又有由外而内的引导和启发,往往失之于内外的不平衡,不对称,又是自下而上的体系构建,又有自上而下的体用结合,往往失之于上下的结构断层,无论如何,知识的习得是个体的觉悟与修行,持续的内化与外拓的过程,因而是差别对待,莫众一尺的。

    悲剧性在于,追求知识的平等而流于知识的简化,追求教育的公平而流于知识的无差别对待,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始终是个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3bbf5cf2086:嗯嗯,真正学会一种知识就如学会哲学一样其实要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知识所产生的背后的人的精神。

      本文标题:论知识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cz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