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2/R61(每轮7天·第61轮第2天/总第420天),动态静心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080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02ab2bedc992edd8.png)
今天的打卡内容,似乎有久违的、命题作文的味道。提前回顾这一周以来《道德经》(第十三至十八章)的学习内容,找出最有感的原文,为明早创爱晨会三分钟的分享发言,提前备稿打底。
于此,就来一起聊聊本周最有感的篇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虚静归根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版本一
让心灵达到极限虚无,让内心清净到无限高度。看竞相生长的万物,观察它们循环往复。
万物五花八门,但都要回归它们的本原。回到本原叫作静,即是说,静就是天道。万物从生到死,循环不已,只有主持着循环的道是恒常的,知道这个道理就是聪明。不知道这个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面临凶险。
知道常道的人,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对世界坦荡公平,对世界坦荡公平才能全面周到,全面周到才能与天合德,与天合德才能符合自然法则,符合自然法则才能长久,终身没有危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29b6ad8ba4152544.png)
【译文】版本二
极力做到虚静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万物一起生长起来,我就凭借着清静寡欲的心态去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情况。
万物是那样的众多,但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就是虚寂死亡,死亡后会重新获得生命,这种生命的获得过程是永恒不变的,懂得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叫作明智。不懂得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就会遇到凶险。
懂得这一永恒真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公正地对待一切;能够公正地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道理;懂得了治国的道理,进而就能懂得自然规律;懂得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大道;掌握了大道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水沐有感】,以下首句的两部分出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e4d2352aab91c71d.png)
【感一】致虚极,守静笃。
【虚】和【静】作为本章题眼,再次被老子用在了关于【道】的阐述上,于是就有了极致、极限的【虚】,以及归根、复命的【静】。
这【虚极·静笃】,既是关于【道】的方向,永无抵达的无限接近,同时也是不盈不亏的【道】本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63adeebb5c0bf353.png)
一如在实战心理学中,我们笃信【爱是一切的答案】,同时在导师的状态里,我们又要主动离开舒适区,继续拓维、拉伸,走出格局与广阔,去向【无惧、无为、无爱】。
貌似矛盾、双向反背的两极目标,却其实蕴含着【允许一切发生】、【抱阳负阴】、宽纳万物的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9f112409ffcba8e9.png)
【感二】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在讲明【致虚】和【守静】的心法后,我们就可以以第三方角度,或者说以上帝视角,来探索万物运作的机理了。
一个【吾】字,一个【观】字,一个【复】字,顺序组合在一起,貌似不过主谓宾式的常规句法解构,实为各自【究竟】。
【吾】:我是一切的源头。
【观】:Just DO it!Move! 动!【见+又见】活着,活动,动起来!
我们似乎总在与自己的命运反复重逢,却又全然无知。
直到某个时刻,我们复归于【心】,由内出发,找寻答案。于是命运之石,终于可以轰然退下。
【复】:一个【复】字,题眼中的题眼。是谓重复、往复,万变中的不变,亘古恒常。
可那又是什么呢?!于此,第二重显性的【重复】,终于以文字的形式浮出水面,快马立鞭式的点题一个【复】字。
还如【天下熙攘,利来利往】,万物并作的寰宇时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与人交的过程,就会遭遇不可测的【人性】,这同样是【道】,亘古如常。
我是水沐,既然【生命不息,学无止息】已然常态化,那么在【终身学习】的长程时间线上,便早已不存在0和1、【做与未做】的是非题框架了 。
只关于,不囿于。一切都是尝试,一切都有可能。
拨转【有限游戏】的杠杆,去向【无限游戏】的赛道,每位80亿分之一的我们,都是赢家,珍贵无比,无以复刻。
常常活在清醒的觉知里,放松、喜悦、流动,于是那份来自生命深处的爱与光芒,就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流淌出来,是的,原来我是如此的自由,丰盈、富足……我自灵活,内圣外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2624a996019f766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