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吕祖:
此章是逐径之妙。一层深一层。一节玄一节。要人层层通透。节节光明。致虚极。何也。虚从何来。从空里来。何谓极。彻底清为极。何谓致虚极。身心放下。为致。身心窈忘为致虚极。何谓静。丝毫不挂。为静。何谓笃。纯粹精一。为笃。何谓守。专一不杂。为守。何谓万物。虚中实。无中有。为万物。何谓并作。皆归于一。为并作。何谓吾。灵中一点是吾也。何谓观其复。内照本来。何谓以。得其神而返当来。何谓物芸芸。诸气朝宗。物来朝宗暖烘烘。蒸就一点神光。何谓各归其根。是从无而生。虚而育。打成一块纯阳。常住于中。何谓归根曰静。是有中复无。实内从虚。静者太和之气。天地之灵。是静也。何谓复命。返其元始。是命也。觉其本来。是命也。虚空霹雳。就是婴儿㘞地一声。是命也。人得此生。仙得此道。何谓常。得之曰常。何谓知常曰明。明得这个是明。明此理。通此妙。参此玄。得此道。何谓不知常。不明这个是不知。何谓凶。不知其静。不知静里求玄。动中求生。有里着手。故凶也。既不知静。又得知动。知有此动此有。从静生者吉。从动里寻有。有中取动。安得不凶。谓何知常曰容。知常静之妙。知静里常动之微。静中动。无所不通。无物不容。言其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微也。妙也。巍巍乎。焕乎其有道也。就如儒经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如子思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如颜子有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又如孟子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又如释典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又如大法云。不出不入。此皆容也。何谓公。无人无我。无声无臭。普照万方。惟澄而已。何谓王。一澄乃公。公得其旨。统领谓虚。归于密室。湛寂无为。是为王也。何谓天。金木交并。湛寂真神。无微妄。无微无。无虚中之物。合阴阳之气。按五行之虚。得天地之和。体清虚之妙。得无极之真。是一天也。何谓道。静如清虚。彻底澄澄。是为玄。玄之为玄。是为道也。道本无名。借道言真。返之混沌之初。无言可言。无道可道。是为道也。何谓久。无言无道。是久也。何谓没身不殆。既无言无道。身何有也。无有何殆也。是以为殆。妙哉斯明矣。
《道德经》每周一悟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心灵学(中国)研究员郭智刚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人生三万六千日,人人孜孜以求,致力于自己的理想,各圆其梦。本章节,老圣人别开生面,让人“致虚极,守静笃”。致,有致力,达到的意思。虚,是虚空,无量的虚空,“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万有包罗。极,是极致,即无极。守,不离曰守。静,言其体一,不生不灭,无始无终,虚空自在,万有不能挠(扰乱,阻碍之意)其明,纤毫无以蔽其空。笃,实也。万有皆幻,道体永恒,实体、实相,如如不动,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致虚极,守静笃,是说修道之人,与道和合真,与天同体,万物本于自然,根于自然,合道而知万物发育于自然,并存于自然,万物生生息息,变幻生灭而因循其中,合道之士方能观能复,复其虚极静笃永恒之道体。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根,就是道,道生万物,万物的根源是道,道是万有的根源,常,是真常,永恒不变,不生不灭,叫常。通达无碍,包罗万象,一体圆融叫明;不知自然真常永恒永明之道,流落于生灭变异之途,谓之妄作,流浪生死无常之道,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圣人为使人离凶返吉,告诉我们归根复命之道,真常永恒之理,人得此道此理,心通自然,与道同体。心无挂碍谓之容,中正不倚,独立不改谓之公,身心合一,参赞天地化育之谓王,内外贞白吉祥止止乃合于天,一明永明,一得永得,和合于道,万古长春,永恒于自然,至此天地有尽,万物变迁,沧海桑田无碍于我,没身不殆。
同感天恩圣德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