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散文想法
学习《道经》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

学习《道经》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

作者: 芸香新露 | 来源:发表于2021-07-21 16:39 被阅读0次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dài)。

译文:

心灵虚空到极点,静谧到极点。

世界万物一起蓬勃生长,我从发展变化中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

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归其本源,回归本源叫做寂静,寂静叫做回归本来状态。

回归本来状态叫做永恒规律,了解这种永恒规律就叫做明志。

不了解这种永恒规律而胡乱妄为,就会带来灾难。

认识了永恒规律才会大度包容,大度包容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合乎自然,合乎自然才算得道,得了道才能长生久视,终身免于危难。

我的心得体会: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等于不变,所以虚心静观,不要轻举妄动,顺势而为,才能避免危险,有所成就。

虚无是道的本体,致虚极需要我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与老子的清静无为,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等观念相呼应。

根是草木生长的起点,也是一切事物的极点,落叶归根,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生生不息。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也就达到完全虚静的状态,这就是归根的哲学内涵。

宽容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即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应该胸怀宽广,包容一切,大公无私,宽容大度。如此方可远离危难,长生久视,天人合一。

宽容不仅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必然会成为睿智博爱之人。古希腊哲学家说: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加宽广。

宽容者更快乐和更健康长寿。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做人当有宽阔坦荡的胸怀,虚怀若谷的智慧。

相关文章

  • 学习《道经》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 不知常,妄为,凶!

    “不知常,妄为,凶!”这句话引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颇有感触。...

  • 16-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6-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意思是说:芸芸...

  • 刘成再解《道德经》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

  • 道德经(16、17)

    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道德经破解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道德经》中怎样才能合于道?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 道德经

    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道德经

    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道德经第十六章讲解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道经》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yk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