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作者: 风声很紧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00:02 被阅读5次

        村里天天都少不了该不该坚持写怎样坚持写这样的话题,我想自己不断更坚持到了现在,应该盘点一下得失利弊,类似问题的答案也自然明了:

      一、利

      1、提升表达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越写笔会越顺,无论成文的速度和遣词造句不再频频卡壳,从挤出来到流出来可以比较形象说明这个,当然仅仅描述的是量,质是不能自说自话的。

      2、保持新鲜度:如果老生常谈或局限于自己那点喜怒哀乐小情小绪,不说看的人,自己都会烦。会不自觉督促自己多看多听多想,无论是书、电影、音乐、新闻话题或他人文章,尽量打开视野,能保持与社会热点、观点、观念不脱节,常新。

      3、保持嗅觉灵敏度:凡事容易有同理心,对于一件事的观感雷同的东西多,不值得大书特书,除非大家的观点你包揽得全,文字又精妙至极。那么更值得写的还是你独有的东西,这个需要灵敏度去感知到更多、感知到不一样。之前那篇《确认过的眼神》初稿遗漏了一个细节,在埃及能确认公交车上的女孩眼光并不友善,还因为再次看向她时,嘴角一丝轻蔑的笑,所以会去这样解读“家中来了资助过自家的亲戚,破败落人眼中的难堪,对自家人巴结态度的恼怒,合并形成眼神中的清冷、抵触?这是个自尊心相当强的女孩。”由此而联系到中埃关系是很有趣的事。说我神经质?算是吧,这个对我未来每一段旅程除了美景还能看到情绪没有坏处。

      4、突破在意他人眼光的局限性:写这件事情公不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挣扎过,还是因为在意他人眼光和文章本身的质量。一路走来 ,我不再怀疑公开书写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收获。闷头写偷偷写与面世两种方式至少带来的提升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仅仅面对自己是很容易真实的,而面对公众需要接受品头论足的勇气。这要看你自己咋去想,社会宽容度及人们的涵养变好了,至少目前我收到的反馈都是正面积极的鼓励和中肯的建议意见。私下写,哪来反馈哪来修正,何谈突破?我同时链接了微信知乎微博和头条,已经准备好接受质疑的勇气,之前《你有吗》当中删了又加的一句大胆的话“精明的,被党呵护着;聪明的,为党痛苦着。”想了又想坦然发了,因为我无需质疑自己爱国与否。去到埃及之前,别人告诉我多换美金,人民币怕不流通。结果,购物、上洗手间这些都OK的,当地生意人也初通日常汉语交流,当时的想法就是国家强大了,语言和货币都好使,我发自内心骄傲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念着个人那点利益得失,为国家命运前途担忧的是大智慧真聪明嘛,当然不是说我,我不够格,但有这样让我佩服的傻子。讨人厌的话,也许更能接受时间的检验。说我嗮?没有中国人的含蓄女人的温婉?切,莫非否认得了我的国籍我的性别,多样化才是万物本来面目,屏蔽我好了。突破旁人眼光就好了,不像当初只敢拿花花草草开刀落笔。

      5、获得一定成就感:文字能面世、能获得点赞至少是一种认同。前些天,简书排行第三的蒋老大添加关注了我,哈哈,意思就是我的粉丝之一哦,谢谢蒋老大,我会以你为标杆!“啥子呐?听不清”,“噢,说我抱大腿?呃......莫非我该为此生气倒正常?”他开挂的人生是令人惊羡嘛: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本来就是发达之地,他还是当地数得着一二的私企大当家。各种角色之间如意切换,仅今年内就有6本书出版。所以他的关注是可以更激励我噻!我的成就感除了来自被认同,更重要的是有了目标、有了表达的平台,有了能坚持下来的自豪。目标?先坚持到60岁坚持到200万字再说吧,目标分成小步走,现实些。林林总总公开和未公开的已经15万字了,字数快近10%,年龄上倒宽松得很。期待着量变到质变那一天,就看自己长进了。说了学什么做什么改什么都来得及的!

      二、弊

      1、挤占学习时间:想话题、书写和交流反馈太耽误时间,近来看书进展缓慢,一是时间二是方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周才看了100多页,以前一天看完300页左右的书不在话下,一目十行的看法事后多数细节还能了然于心;现在看书的方式有点问题,急于从中获得有用的而看得太细,反而破坏了看书的整体观感和娱乐性。

      2、挤占生活工作时间:写,充实的同时也感觉着时间不够用,睡眠、娱乐、工作以及对孩子的关心都被或多或少挤占着。也只有调整:好好休息,完成工作,关心孩子,适度娱乐。

      3、话题观点穷尽:这个完全无需多说,不愿意去写容易下手的风花雪月的琐碎,也只有分配更多时间留给学习,不要为了日更而日更。

      上述利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间或这样总结总结,走慢点走稳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盘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xx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