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我的爸爸妈妈几十年来时有小吵,但每次都是妈妈在那里叨叨念,爸爸则在一旁很安静地听她说,相比周围的很多邻居动辄大吵大闹或干上一架,他们俩从未打过架,这一点确实给了我和哥哥一个很平和的童年。
近几年,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有时候从电话里听妈妈抱怨爸爸性格变了,现在每天嘴里总是乱说,我将他与记忆中那个不爱开口的爸爸放在一起对比,又想起这几年,每次回家,爸爸确实也会在妈妈不在的情况下跟我抱怨妈妈。想来活了大半辈子,性格也会转变,或者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因为每天听妈妈叨叨念,潜移默化中也被同化了?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大老虎性格的我,在家庭中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温和的,但一旦生气了,就好像被按到了某个开关,开始喋喋不休地说,末了,我还要加上一句,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来。包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都是这样。
因为,从小到大,我的爸爸妈妈也是父母圈里最开明的,从不催促我去做作业,而我却从来不会忘记做作业;可以让我放学看电视;我喜欢看书,就带我去书店。
纵是后来哥哥高考结束后去了深圳舅舅公司,妈妈和一个打电话到家里找哥哥的女孩聊天(那时候诺基亚第一代才刚出来,哥哥开学报到前夕才给他买了手机),她估计也猜到女孩和哥哥感情可能已经超出一般的同学关系,此后哥哥整个暑假没都有回家,女孩却几乎每天和妈妈聊上了。以致于,后来哥哥和嫂子结婚了,被嫂子气到的时候,妈妈偶尔还会和我提起那个女孩,觉得她性格好。
扯得有点远,回到今天的话题,大概就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导致明明是大老虎性格的我,却在家庭中,特别是子女教育上,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做得更开明些,所以可可刚学会说话我就不断引导她:“如果你觉得妈妈哪里说得不对了,你可以告诉我,让我听听你说的有没有道理。”“你给我理由,说服得了我,我就答应你。”
而女儿虽然只有5岁,却也已经摸清了我的性格,最近我们冲突很少,因为每次她都会扑闪着大眼睛对我说:“妈妈,你忍心看见你这么可爱的BB不开心吗?”这句话通常就是我的情绪暂停键,可以让我很快觉察到自己愤怒的情绪。
而爸爸妈妈处理情绪的这三步法对我影响也很深,口头发泄(不动手)——自己消化——再不行就找个人倾诉,而在我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也总是不自觉地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处理情绪。
先生的原生家庭相反,据他回忆,小时候他的爸爸经常打妈妈,而他一直在心里暗暗下决心,绝对不能和他的爸爸一样。
而他处理情绪的方法就更加简单了,一般没事,偶尔爆发,一旦爆发,就好像天崩地裂。
所以我和他大部分时间都相处融洽,但一旦他爆发,恰逢我又必须为我的情绪找个出口的时候,我俩就像火山碰地球,水火不容,有时候冷战多天,彼此都不低头。
想来虽然相识10年有余,结婚7年,他都还没像女儿一样找到我情绪的开关,而我努力去尝试,却发现找不到他的情绪开关。
最近同时在听《平衡情绪》和《幸福力》,恰逢上周末就是今年以来我们第一次两人激烈碰撞,互相看不对眼的时候,大老虎的我好不容易在听到幸福力时有所感触,低下头找了他,结果他居然还要喷个火球过来,霎时我又火了,其实我只是需要一句可以让我感觉舒适的话,可是没有。于是我俩到现在还是瞅着对方不顺眼,所以我决定还是要继续深入地学习下去。
只是总感觉这是大老虎在低头,为啥不是他来低这个头呢?就像这家学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是女性,为什么男性那么少呢?家庭需要夫妻两人共同维系,为何女性却总是要一边兼顾工作,一边兼顾家庭,男人却总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呢?甚至还要指手画脚这里不好,那里不行?想来这应该不是一个个性问题吧?
而我会这么想,除了自己的学识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受妈妈影响,因为她从小给我灌输的都是男女平等,在对待哥哥和我上从来不偏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