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伊始,北方正式进入了送暖期,天阴,霾雾缭绕,大清早起来打喷嚏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什么时候起,身体的反应就和天气预报一样的应急和准确?
余日子如常,行程如常,秋色也如常。
班车自南向北飞驰,景致就在眼前一点一点展开。
这边绿叶常青的还是常青,黄叶成了枯黄,红叶更为残烈,枯萎后几乎成了褐色;
那边秋菊尽数败去后,秋花的踪迹就香销在秋尾巴处了;
而所有这一切,又仿佛在等一场秋风,然后待已濒临的姿态摇曳着的叶落尽后,曾经繁荣鼎盛的秋景就这样悉数褪去了,这一场秋日的绝唱版,这一季的风华绝代也就搁浅于此了。
只有些许还未凋零的叶呀,此时正静静地挂在枝头,一任深黄与枯黄交融,也一任岁月与年轮交集,刹那的芳华,还有那种荼蘼的奢华,将那一种沉寂的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自然造物街景就是这样的分寸,多一分太浓,少一分又太淡,多一点是繁,少一点太简,一切就是这样拿捏的刚刚好,然后在那一刻灿烂无比中,有那么一瞬间,心沉寂了。
关于学习心得的事,其实愁了好几日了,也是在今晨沉下心来,顺利地完成了,当文字是工作时,总是觉得死板和教条,懒得拿起,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困绕,而当它变成娱乐时,又时时心心念念,想着润色,想要出彩,丝丝缕缕滋养了心田。
刷屏时,紫砂的接龙已拉得长长的,总有怦然心动的时候,为人为茶为壶,大咖的工艺,大师的手笔,再加大家的手气,壶就这样一把一把地往上垒着,不论是如意,还是觚,其实只要热爱,每一样都是杠杠的。
而今日,也是拆书帮的大日子,一年一度顶级盛会——北京年会,也在某处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拆书帮的大咖们,日夜兼程,云集在一起,鼻祖赵周老师也亲自挂帅,亲临年会现场,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也是生龙活虎的好戏开始了。
而恰逢周末,又是同事一小姐妹的生日,关于炒菜?还是涮㶽?关于在县里?还是市里?还有是中午?还是晚上?热议后,晚上吃海鲜的家宴就这样敲定了,有先行走订蛋糕,有去定桌餐的,有回市里公干的,还有办公室守摊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又一次打卡后自北向东行,车均速,天依旧灰暗,秋色一点一点地位移,早上路过的那簇黄叶,孤零零的,以天的速度锐减,被风光顾和轻扰过后的萧条,再次一幕幕呈现,那两棵大烟囱还矗在那,仿佛真能把直穿云霄这样的词定格住一样。
偶尔,秋风来一阵,不再是凉,而是得冠上寒意了,一季的脚步就这样紧赶着紧,不管是否能跟得上,于是边走边裹紧衣裳。
站在十一月的北风口,踩着秋尾巴,诗意微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