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和远方的田野水浒传读书
成长的主题与期待——同课异构的两节《我们家的男子汉》简评

成长的主题与期待——同课异构的两节《我们家的男子汉》简评

作者: 且向洞庭赊月色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8:55 被阅读99次

       今天是大丰实验初中和大丰城东实验初中的初一语文同课异构,颇有点两所学校青年教师打擂台的意味。刚才听的两节课,我个人觉得都很成功。两节课均能关注到文本表现出的生命成长的主题,也体现了对自身生命成长的迫切期待。

       先说说城东黄老师的课。黄老师很是亲和,笑容可掬。课堂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生命成长的气息,这既与黄老师的年龄有关,也与文本中着力渲染的成长主题相契合。尤其是在问题设计上先让学生自读,接着根据小标题概括男子汉特征,然后体味作者的写作用意,再体会情感和用词。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心理特征,降低了起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学生的回答人数和有效答问率都很令人满意。

 

 

          实验初中袁老师的课堂比较圆融。在不着痕迹和不动声色中就很好的达成了课堂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上,可以看出袁老师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我们印象中男子汉的特点——我们家这个男子汉的特点——我们家这个男子汉身上寄托了“我”怎样的情怀。这样的一个流程推进和内容解析,让学生从一般到个别,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思维的训练达到了很好的成效。某些问题设置,如体会我们家的这个“男子汉”的形象和词语替换的表达效果比较,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人徘徊其间,美不胜收。

 

        可以说,围绕文本的生命成长主题,从课堂内容的选择以及方式的呈现,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些方面,这两节课都是非常成功的。

 

        两节课上都关注到了“我”对食物的要求,比如棒冰能吃吗?肉汤可以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似乎没有弄清,不仅学生没有弄清,老师恐怕也没有弄清。那就是本文其他地方的内容写独立、坚强等,一眼便能看出与我们熟悉与理解的男子汉性格密切相关。那么这里写吃的欲望是不是跑题了呢?在谈对男子汉的认识时,师生似乎都没有意识到男子汉与能吃有什么联系。那么,写吃,写对食物的要求究竟和男子汉特点有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这堂课就感觉没有上到位。说实在的,我从第一次上这个课文起,心里就埋下了这个疑问。最近我和初二的同学一起读《水浒》,我才豁然开朗。《水浒》里一个个好汉形象让我想到:好汉就是男人中的男人,男子汉中的男子汉,可以集中代表我们民族对男子汉的传统认知。你看看,《水浒》里那些著名的好汉,哪个不是对食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李逵自不待说,这个变态的好汉,他连黄文炳和李鬼的人肉都吃得有滋有味。你看作者最欣赏的鲁智深吧,你不让他喝酒吃肉,他就要闹,就要打人,当然喝了没吃,心里不痛快,他还是要闹,醉打山门就是这样的。比如武松,他出场的时候是柴进好酒好肉款待宋江,他不在受邀之列,于是很郁闷,偏偏这时宋江从他跟前经过,不小心碰着了他烤火烧炭的铲子,一腔气没处撒的武二郎揪住宋江便要打。在“景阳冈打虎”一节中,武松进了酒店,坐下就招呼酒家“快把酒来吃”,接着又让酒家“(熟牛肉)好的便切二三斤来吃”,他在景阳冈那个“三碗不过冈”的店里喝了15碗酒,吃了不少于4斤牛肉。而且武松为着张青、孙二娘夫妇对他好酒好菜恭敬着,不仅尽释前嫌(孙二娘本来要把大汉武松做成人肉包子),还和菜园子张青结拜成了兄弟。后面的施恩也是如法炮制,对武松酒饭恭敬,快意恩仇的武松为了报答施恩的“情意”,帮他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并因此得罪了张都监他们,以致最后成了杀人狂人。有人把水浒的好汉特征概括成八个字——吃肉喝酒,杀人放火。还有人给以水浒英雄为代表的江湖好汉的生活状况做了理想化的概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深谙中国古代文化的王安忆把姨侄对食物的特殊兴趣当做他男子汉的一大特征来写,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这个道理不讲不明白,讲出来还很有意思。

 

        两节课都涉及到小标题的替换——从文中找出小男子汉的一句话来替换标题。这个创意最早源自黄厚江先生,孩子们对此问题也是兴味盎然。不过我还是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两节课都留下了遗憾。用人物对话来做小标题,确实是很生动的,它可以一线穿珠,拎起整个情节,还可以形象地展示人物特征。但是,作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家王安忆为什么偏偏不采用人物语言做小标题呢。在众多的可能中,作者选择了似乎比较呆板的概括性词句作为小标题,这是为何呢?我觉得虽然大多数小标题可以替换成人物的语言,但是有些小标题替换后就会显得非常勉强,尤其是最后一个,总让人觉得是为了替换而替换的,所以作者弃用人物语言作小标题,应该是追求准确、凝练的内在要求使然。

 

        看到两节课的课堂上呈现出的生命气息,让人很舒心。期待我们的青年老师迅速地成长起来,而青年老师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地独立研析和解读文本。有了自己独特思考的课堂才更具生命活力,更有力度、厚度与温度。谢谢!

相关文章

  • 成长的主题与期待——同课异构的两节《我们家的男子汉》简评

    今天是大丰实验初中和大丰城东实验初中的初一语文同课异构,颇有点两所学校青年教师打擂台的意味。刚才听的两节课,我个人...

  • 评课记录

    今天我们东片片际教研的主题是《学写游记》的同课异构。我就今天的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若有不当请海涵! “同课...

  • “同课异构大赛”教研

    “同课异构大赛”教研材料 仙台镇中 牛艳歌 本次同课异构的大会主题是“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

  • 杭州跟岗学习反思

    一、《压缩空气》同课异构小结; 跟岗学习的崇文实验学校站,跟岗的老师们听取了两节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的三年级...

  • 教育随笔132:在探究中学习,还是在学习中探究?

    今天是11月4日。 (一)学习与探究 今天听了高段数学两节同课异构的《平行与垂直》的课,触发了我的思考。究竟,我们...

  • 《台阶》听课的几点思考

    今天我听了同组语文教师的两节《台阶》同课异构课,两位教师都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师A主要分析父亲的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 杂感

    今天早晨,伴随着朝阳的升起,我兴致勃勃地听了两节课,同课异构的两节课——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此...

  • 由一节同课异构所想到的

    为了补听课记录,又不想造假,今天听了《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同课异构的两节视频课。通过两节课的观看对比及...

  • 《咏雪》听课记录

    下午连着两节新同事的汇报课,所选内容均为《咏雪》,又感受了一次同课异构。两节课,风格完全不同,可以说各有...

  • 当对话型写作遇上思辨思维

    3 当对话型写作遇上思辨思维 -------听《高考作文对话的艺术》两节同课异构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的主题与期待——同课异构的两节《我们家的男子汉》简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b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