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读《左传》之两百七十三襄公二十六年 中

读《左传》之两百七十三襄公二十六年 中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19:43 被阅读0次

【传】

  卫献公使子鲜为复,辞。敬姒强命之。对曰:“君无信,臣惧不免。”敬姒曰:“虽然,以吾故也。”许诺。初,献公使与甯喜言,甯喜曰:“必子鲜在,不然必败。”故公使子鲜。子鲜不获命于敬姒,以公命与甯喜言曰:“苟反,政由甯氏,祭则寡人。”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闻君之出,敢闻其入?”遂行,从近关出。告右宰穀,右宰穀曰:“不可。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悼子曰:“吾受命于先人,不可以贰。”穀曰:“我请使焉而观之。”遂见公于夷仪。反曰:“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若不已,死无日矣。”悼子曰:“子鲜在。”右宰穀曰:“子鲜在,何益?多而能亡,于我何为?”悼子曰:“虽然,弗可以已。”孙文子在戚,孙嘉聘于齐,孙襄居守。

译文

  卫献公派子鲜为自己谋求再登君位,子鲜辞谢。他们的母亲敬姒一定要子鲜去,子鲜回答说:“国君没有信用,下臣害怕不能免于祸难。”敬姒说:“尽管这样,为了我的缘故,你还是去干吧!”子鲜答应了。当初,献公派人和宁喜谈这件事,宁喜说:“一定要子鲜在场。不这样,事情必然失败。”所以献公派遣,子鲜。子鲜没有得到敬姒的指示,就把献公的命令告诉宁氏,说:“如果回国,政权由宁氏主持,祭祀则由我主持。”宁喜告诉蘧伯玉。蘧伯玉说:“瑷没有能听到国君的出走,岂敢听到他的进入?”于是蘧伯玉就起程,从近处的城门出走。宁喜告诉右宰穀。右宰穀说:“不行。得罪了两个国君,天下谁能收容你?”宁喜说:“我在先人那里接受了命令,不能三心二意。”右宰穀说:“我请求出使去观望一下。”于是就在夷仪进见献公。回来,说:“国君逗留在外已十二年了,却没有忧愁的样子,也没有宽容的话,还是那样一个人。如果不停止原复君计划,我们离死就没有几天了。”宁喜说:“有子鲜在那里。”右宰穀说:“子鲜在那里,有什么用处?至多不过他自己逃亡,又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宁喜说:“尽管这样,不能停止了。孙文子在戚地,孙嘉去齐国聘问,孙襄留守在都城家里。

卫献公复位的事,先前已经征得晋国同意了,只是国内各方势力还需要一个联络人,他弟弟子鲜颇有威望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子鲜不太想干,只好老母亲出面劝说了。“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给宁喜开的条件够优惠,国内的政治事务全部由宁氏主持,卫献公只要求祭祀权。这个蘧伯玉孔子对他评价挺高,但看他行事,我觉得只是不愿意冒险,也没有自己的立场。襄公十四年(前559年)孙文子和宁喜的父亲宁殖准备发动叛乱时,孙文子跟蘧伯玉一说,蘧伯玉就表示不愿意参与,从近关离开了。显然卫国政局稳定后,他又回国当官了,才有今天这一幕。这一次宁喜打算迎回卫献公,蘧伯玉再次从近关离开。

蘧伯玉一惯无立场,而右宰谷表示反对,宁喜认为有先人遗命,必须干这一票。襄公二十年(前553年)宁殖临终前确实表示后悔,希望宁喜能掩盖这个过错。可是驱逐君王的事,岂是迎回君王就能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吗?他以为自己是伊尹吗?而且我猜宁氏的悔意,更多是因为孙氏太霸道了,算是分赃不均吧!宁氏认为没有享受到驱逐国君的红利。

右宰谷亲自去会见卫献公后,认为卫献公经历过十余年的流亡生涯,并没有改变品性,就算迎立了他,对宁氏未必有利,只是宁喜说事情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相关文章

  • 赏与罚

    翻到《群·左传·鲁襄公二十六年》,专门讲赏罚之事。其中一些话,至今看来仍然值得借鉴: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意思是:...

  • “问斩”为何待“秋后”?

    我国历史上关于行刑与时令的关联、匹配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就有“秋冬行刑”的记载,《礼记·月令...

  • 成语典故|楚材晋用

    成语释义: 比喻本国的人才流失到别的国家去工作。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才,晋实用之。” 成...

  • 2022-11-24摘记(7)

    学习成语《班荆道故》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

  • 典故里面有乾坤(八)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文为: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莒兹丕公、宁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齐师...

  • 《左传》故事--从晏子不死君难看春秋君臣关系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娶)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详细记载了齐庄公因为通奸大臣崔杼夫...

  • 【康氏丛钞】所见孟姜女故事之历代文本资料小集

    康氏丛钞 所见孟姜女故事之历代文本资料小集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的渊源,据后人考证,当系《左传•襄公二十...

  • 读《左传》之两百二十四襄公六年

    【经】 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 夏,宋华弱来奔。 秋,葬杞桓公。 滕子来朝。 莒人灭鄫。 冬,叔孙豹如邾...

  • 三不朽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 汉字那么美:无问西东(41)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道:“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两百七十三襄公二十六年 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h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