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人类管理自己行为的重要技术,思考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如同我们在笔记02的案例中,所看到的小倪和小黎那样。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好的思考者呢?
《思考的艺术》第1章中,作者在不同的环节,都分别给出了一些参考,我们不妨把它们集中起来看一看。
在谈到思考的两个阶段时,作者提出:
好的思考者常常:
- 先从许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 考虑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
- 做出判断前产生许多想法和考虑不同寻常的想法
- 更愿意使用他们的想象力
- 更容易发现问题
- 测试自己的第一印象,并做出重要区分
- 在有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不仅仅依靠自己的直觉
- 敏感地观察到自己的局限和倾向
- 能仔细检查自己思考的逻辑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
- 能够识别问题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对负面的结果能有一个预期
- 能够完善和提炼自己的想法
差的思考者则常常:
- 视角有限
- 只采用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法
- 判断每一个问题时都很迅速,并且只有少数几个解决方法
- 过于谨慎
- 将想法和通常的看法、熟悉和所期待的想法相契合
- 快速进行判断并且不具批判性
- 忽略一些必要的证据
- 形成结论时依靠自己的直觉
- 对自己的局限性和倾向性视而不见
- 对他们的盲目判断自信满满,忽略缺陷
在谈到“应对挫折(混乱、失败等)”时,作者提出:
好的思考者常常:
- 了解问题,决定处理问题的方式
- 提出已有的知识来应对问题
- 着手系统地解决问题,例如,试图简化问题,找到问题的主要方面,或者将一个问题拆分为几个子问题
- 倾向于信任自己的推断并且有信心解决问题
- 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批判的态度
差的思考者则常常:
- 无法确定处理问题的方式
- 确信自己缺少充足的知识(即使情况不是这样)
- 遇到问题就一头扎进去,从问题的一个部分跳跃到另一个部分,尝试凭借第一印象进行判断而不是验证它们
- 倾向于不信任自己的推断并且没有信心解决问题
- 缺少批判态度,过于想当然
而在谈到如何“让讨论有意义”时,作者分别指出了“好的讨论”和“坏的讨论”的特点,我们不妨认为,“好的讨论”是由好的思考者造成的,而“坏的讨论”则是由“差的思考者”造成的。两种讨论的特点分别是:
好的讨论的特点:
- 深入理解问题
- 提高(讨论者)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
坏的讨论的特点:
- 损耗精神
- 制造敌意
- 留下一些重要但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全面了解作者关于“好的思考者”与“差的思考者”的描述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小倪和小黎。
作为曾经获得过大奖的广告专业高材生,小倪却总是被客户认为“缺乏创意”、“不了解客户需求”、“顶撞客户”。会不会是因为他过于自负,总是认为自己的设计是“最佳解决方案”,“唯一解决方案”,而不愿意倾听客户的诉求,并站在客户角度,以更多的视角来看待客户需求,并且在与客户进行讨论时制造了敌意。
而被客户评价为“会来事”的小黎,总是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求到最好的平衡点,寻求到最佳解决方案,会不会是因为他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各方立场,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可操作为前提,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当这种解决方案充分照顾到多方利益,才可能被各方接受,小黎也才会获得“会来事”的好口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 - 学历高低、知识多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好的思考者”或是“差的思考者”;**
-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标志一个人是“好的思考者”或“差的思考者”。
- 要做一个“好的思考者”,则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以多元化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自负,不自卑,谦虚谨慎。
如同我们读书,如果只是吸收“读”书而不能“用”书,书读得再多,也不过是一个“知识丰富能力低下”的差的思考者;而如果能够积极实践融会贯通,不仅活学活用书内知识,还能活学活用他人知识,因此保持多元化思考能力,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好的思考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