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题目取自唐代惠能大师的《菩提偈 》。诗中有句云: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意谓“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
也许是有佛缘,读到这首诗,便是一见钟情,深深地喜欢上了。
尤其近来,多有感慨,愈发觉得外物虚无,只有向着内心寻找自我,才是最最幸福的事。
只向心觅,因为自己陪伴自己的时候最多。内心或宁静,或激荡,或开怀,或伤感,只有自己最知。

有时明明是坐着,安静地、专注地,可那只是表象,内心深处正悲伤逆流成河,却不想与外人道。于是,拿出书来,慢慢翻着,慢慢沉静,慢慢稀释伤怀;于是,敲击键盘,流畅地,让心里悲伤的流随着指尖倾泻,那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畅快。
有时,也安静着,面色沉重地,其实内心正飞扬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快乐。灵魂摇曳着起舞,人却端坐。这窃窃的欢喜,只有自己知道,仿佛独自享有巨大的宝藏,独欢,不欲为人所知。
是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心知道就好。
忆起许多年前的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黄雀。扑腾在人群间,说着、笑着、闹着。生活在许多貌似热闹、貌似快乐中虚度过了。后来想起,那快乐留下的痕迹,并不深刻,有时甚至完全没了影。
细思,才知那种快乐是虚浮的!因为它不曾真正属于自己。

我常常在无形中想起的,是那无数个寂静的时刻,我于灯下阅读的场景。时时读到会心处,似与作者心意相通,便在书的扉页写下几行小字。其实也不是写,应该是心灵的对话。因为心里有强烈地想和作者交流的愿望,便在字里行间心切地倾诉,好似与作者絮语一般。
还有那与灯相伴,于桌前写作的模样。时时心有戚戚,哀哀地在笔端倾诉;或内心喜极,忙忙地敲击键盘。与自己对话,与另一个我分享,是快乐的。无须掩饰,只有真实。因为只有自己是最忠诚,最懂自己的。
昨天在淘宝里买的二十来本书到了,搬回家里,赶忙打开,每一本都翻过,喜欢得不得了。
端了张凳,把窗子打得最大,倚在墙边看起来,如饥似渴的,像是一股清泉汩汩流进心里,润泽而舒爽。

年轻的时候,我是很难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的,到了中年,心却慢慢沉静了。常常拿着书,或在手机上翻看电子书,眼一刻也不想离开,真正是手不释卷了。
静下心来读书的感觉极好,是真正向心寻觅的一种状态。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生命状态了。
只向心觅,摒弃浮躁,摒弃喧哗,让那静静的流,缓缓滋润你灵魂的每一个角落,你的心便能悄然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