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光沙漏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读红楼 ‖ 我只是非常遗憾,文学史上叛逆者“贾宝玉”出现的太晚

读红楼 ‖ 我只是非常遗憾,文学史上叛逆者“贾宝玉”出现的太晚

作者: 空心菜abc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7:52 被阅读89次

最近除了看了若干剧,消灭了小山似的零食外,还把《红楼梦》又看了一遍。

我最早接触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呢?让我想想。

应该还是小时候,最早看到是连环画版的,熟悉了基本人物和情节。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迷恋上了《红楼梦》中的古诗词。把十二只曲子和《葬花吟》都背了下来。只是觉得很美,那种感觉就是林黛玉读西厢记的那句话“自觉词藻警人,满口余香”。

那是我是第一次在语文课之外领略到了中文之美。

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很多遍,上学的时候读,暑假没事干的时候也读,看到是市面上最流行的120回的版本。也许是看的太投入,初中之后到现在,也就再看过这一次。但是关于红楼的相关书籍文章我也看过不少,应该也没看进去多少,反正是看了,就是过过瘾,好奇学者大家是怎样解读的,看完之后就丢到脑后,印象寡淡。

再也没有当时自己半懂不懂拿着一本大部头《红楼梦》,一头扎进去那个痴狂劲儿了。

后来看到《百家讲坛》也讲过红楼梦,完全变了个味,专家说的红楼并不似乎我们普通读者读的红楼,阅读体验和感受相去太远。过度解读将情节扭曲,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硬是要扯到一块儿,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而掩盖了本书真正的内涵。地下曹公若是有知,恐怕也要苦笑连连吧。

我看完全书,也在问自己,《红楼梦》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作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呢?

全书中不少的“假假真真”“假亦真时真亦假”“假语村言”还不够,除了个“贾宝玉”,还要弄出来个“甄宝玉”。作者好像一方面在掩饰,另一方面更在揭示:我说的“假”就是“真”啊,“真”就是“假”啊!生怕读者不能发觉。

考虑到曹家所经受的由兴盛到衰亡抄家的巨变,政治上的站错队是江南数一数二人家,几代人的努力经营遭受灭顶之灾,再加上文字狱的盛行,皇权专制的霸道,一个饥寒交迫的文人,一个曾经离封建制度最高皇权如此接近的贵族(据说康熙6次南巡,4次由曹家接待),荣华富贵转头空。曹雪芹作为亲身经历者,内心所承受的悲痛与幻灭感不可谓不大。

空有一番才志,潦倒半生,他可以做什么呢?

也许能做的只有缅怀了吧,就是写一部自己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部家族版的《战争与和平》,一部悲剧版的《西厢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冥冥中似乎有种隐喻,林黛玉进贾府是用眼泪偿还神瑛侍者,泪尽也就人亡了。

曹雪芹也何尝不是在偿泪,把一生的眼泪流到《红楼梦》里,把一生的际遇寄托到《红楼梦》中,这本书才算是成了。

故事的结局已经写在了开头。当懵懂顽童贾宝玉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金陵正副册的十二衩以及贾府的命运已经隐隐揭露了。只不过是悟性不够,心性未加历练,贾宝玉仍旧是不懂,不可能懂。

也正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才让全书尽管是在中秋节看似圆满的家宴,福禄寿具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中,终究难掩心底的一丝悲凉。

是已经预测命运的走向,难以抑制的悲伤以及心力未逮,终究无能为力,或者明白时已经为时已晚了吗?

贾府的颓势全书一开始作者是写明的了。贾府中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上至秦可卿,凤姐,贾琏,探春,下至平儿、鸳鸯等丫头,当家的人自然不用说,甚至是宝玉、黛玉、宝钗也如何不知!

明里、暗里累计的恶业也有清算的时候。这时候贾府的内忧外患,加上靠山元妃的去世,呼啦啦的大厦加速度般地倒去。这才让我们读前半部分的大观园里的美好生活平添了一份惆怅,原来如此美好的事物毁灭的如此迅速,原来真正的、心灵契合的爱情想要去实现,却被视为为“移性情”“淫”。

当举世皆浊我独清,当貌美、个性风流灵巧也被视为祸端的开始,愚笨、听话是奴才的首要;

当度过青春期,步入到成人阶段,要为”为官做宰“”经世致用“做准备,会见些典型的”贾雨村“之流;

当被迫要成为禄蠹,即为追求功名利禄的蛀虫,货与帝王家,与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无异;

当爱情的破灭,对整套的封建制度、大家族制度不满,用被排挤,受伤害,无辜、纯真的人的鲜血来作为维稳的代价。

贾宝玉承受了大观园中所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血泪,来换取最终的一个悟道。

贾宝玉与林黛玉名字中都有一个“玉”,这就是他们的灵性之光,他的人道主义的光辉,追求精神自由,齐万物,道法自然。他的个人理念多少有着道家与佛家的兼容,而且非常超前。

青春期,大观园里,他可以是个顽冥不灵的翩翩佳公子,有一群维护、爱护他的女性。

可是再往前走一步,他就是难容于世的叛逆者,不会有包容他的思想氛围或者社会空间,要想想那是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多少读书人不敢著书立说,一辈子穷经皓首校注前人留下的几本书,尽管已经有无数多的校注版本。

清朝的纪晓岚不就是这样的吗?

清朝也只能够有一部《四库全书》了。

文字狱断送了读书人的精气神,在精神上早已被阉割了。

举头四望心茫然。

贾宝玉要远远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提起他忍不住俄罗斯文学上的一类文学形象“多余的人”,“多余的人”一般指的是旧时代留下的人,类似我国曾经有过的遗老遗少,在新的时代里是多余的人。

贾宝玉的观念的超前性也注定他是一个夹缝中的人,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在所处的时代找不到归宿也注定要受伤害的人。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没有觉得贾宝玉像是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新青年?

他只能离开,只能叛逃。

我只是非常遗憾,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尾巴尖上才出现了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以前刻画最成功的读书人应该是范进中举吧!

据说贞观年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到“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

意思是你们读书人全上了我的套儿!

可怜的是,上千年来,即使洞察了天地奥妙的书生也要躲在一个流氓背后做军师智谋。隐隐然觉得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最深的那群人身上,所受的封建桎梏和毒素也是最深的。

读书在封建社会与伦理的长河里,逐渐演变为求取功利的工具,王阳明说读书是为了做圣人还备受周围读书伙伴的耻笑,可见儒学是如何在统治者手中异化为愚民的工具。

读四书五经的人为了讨得统治者的欢心,无师自通地练习了葵花宝典,阉割异化越来越甚。

所以文学史上,贾宝玉的出现,是多么让人惊喜、意外、感动的存在啊!

13年在北京的时候,我很想去北京的西郊看看曹雪芹的故居。应该就是朝圣般的心情了,这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可是总觉得路远又堵车,始终没有成行。到现在也没有去过。

《红楼梦》所带给人的美好与感动,或许和作者本人的那个故居一样,存留在心里就好了。

《红楼梦》成书快有300年了,今天我们依然在读,其中的警醒和对典型的中国式大家庭的刻画,读到痛处依旧是痛到心扉,也不会觉得过时。因为这是我们曾经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源远流长,流到了今日,仍旧是民族记忆中最璀璨的一朵。

你拾到了哪一瓣呢?

相关文章

  • 读红楼 ‖ 我只是非常遗憾,文学史上叛逆者“贾宝玉”出现的太晚

    一 最近除了看了若干剧,消灭了小山似的零食外,还把《红楼梦》又看了一遍。 我最早接触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呢?让我想想。...

  • 《 花辞红楼》系列前言及目录

    清人言:“开篇不谈《红楼梦》,枉读十年圣贤书”,《红楼梦》的地位,从中可以窥见一二。文学史上将《红楼梦》定为“古典...

  • 为什么现有的《红楼梦》研究全部都是错误的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非常伟大的作品。但是,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的《红楼梦》研究著作,包括主...

  • 假如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会怎样?

    许多人读《红楼梦》,可能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贾宝玉最终没有娶到林黛玉。 今天,我想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真的在一起了,...

  • 红楼贾宝玉与儒林杜少卿

    初中读红楼,开篇说贾宝玉的一首词:“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从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以为贾宝玉作为主角...

  • 贾宝玉是人间没有的好男人

    《红楼梦》中绝对男主贾宝玉,他其实只能活在文学作品中,因为人世间压根找不到这样的男人。 贾宝玉的身...

  •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

  • 狐狸胡说(十一)

    文:徐宸灏 读《红楼梦》的闲言碎语+文学不该急迫 近现代文学史上有讲“革命+恋爱”的模式的,可如今的一些影视作品呢...

  • 《红楼梦》告诉你为什么要读书

    我读《红楼梦》,得出结论是:不读书才是贾宝玉的结局悲惨真正原因 整部《红楼梦》是一部对现在生活发射的镜子,我们读它...

  • 通灵玉,最懂女儿花

    ——从读《红楼梦》贾宝玉来剖析 贾宝玉的奇,在于他总是喜欢在女儿堆里混,把女儿称为是“水做的骨肉”...

网友评论

  • b57ebd6b9eec:我第一次接触古文是在小学六年级暑假,当时看了三言二拍,觉得讲述的故事有趣、有道理;高三时才看红楼梦,觉得里面的诗词很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无法超越的高峰。然后刚上大一时看了不少所谓的研究专刊,87版的红楼梦演的很不错。
    空心菜abc:@John姜 红楼梦常读常新

本文标题:读红楼 ‖ 我只是非常遗憾,文学史上叛逆者“贾宝玉”出现的太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lu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