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得出结论是:不读书才是贾宝玉的结局悲惨真正原因
整部《红楼梦》是一部对现在生活发射的镜子,我们读它,不仅是欣赏文学作品,更是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也是一种折射。
我对贾宝玉一直不太看好,对他的结局我也是认为理所应当。
曹雪芹给贾宝玉的判词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有人说,这是曹雪芹正话反说,其实我认为这话说的一点没有错,因为从这本书看来,贾宝玉的确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宝玉厌极了读书,痛恨那种骗功名混饭吃的八股文章,也不愿意听到“入仕做官”的劝箴,他打心眼地就抵触那种“求上进、求功名”的期许规劝。这种厌恶和抵触,非常的强烈、非常的彻底。
因为这一点,当时的“主流社会”和“正统世俗”,对他是“百口嘲谤”,称他“腹内草莽,于家于国无望”。大家一致共识,宝玉不爱读书,讨厌做官,厌恶“峨冠博带的须眉浊物”,只倾心于“水做的清白女儿”,毕竟,在当时的社会,读书求仕,是延续家族辉煌的一条重要途径啊。
无论对于《红楼梦》中贾政评论如何,我还是从这一段中看出贾政对于家道的作用:“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段话可以看出,贾政是喜欢读书的。
也可以说,贾政的读书对支撑贾府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但是从整本书来看,贾政的教育孩子的能力是非常差的,不是讽刺就是打击,把贾宝玉看成了一个私有的产品,没有看成是一个人来看待。
所以他跟贾宝玉没有任何的沟通,有的就是呵斥和吓唬。
在封建皇权时代,皇帝高兴了可以给你封官进爵,那不高兴了也是一声令下,满门抄斩。
所以仅靠分封没有自己实力的人更容易出局。
贾政在宁荣二府虽然爵位不高,但是地位不低,与其他几个只管花天酒地的不喜读书的人可就强多了。
现代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贾宝玉不读书,那么他可能认为这样的家庭不会少了他的吃喝用度,可是一旦树倒猢狲散,而他只能流落狱神庙,而后贫穷难耐凄凉,出家做了和尚。
整整一大部《红楼梦》,宝玉除了偶尔外出外,不在黛玉身边就在贾母身边,贾母对宝玉的溺爱程度和影响力在贾府中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却从没见到贾母对宝玉说过一句叫他用心读书求取功名的话。
你说这对宝玉的成长道路会有多么大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人站在十字口,朝哪个方向哪条路线走的影响。贾母尽管对孙子疼爱有加,却在对孙子的前途上没有引导到位。
如果在那个时代,有那么好的条件,读书做功课,无论如何,也可以用自己的所学去考取一个职位,或者学一点生活的技巧,何至于流落街头,连自己糊口都难呢?
有人说: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读书虽然不一定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贾宝玉没有想到这点,也没有人跟他谈这个道理,所以贾府的衰败还是败在教育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读书可以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的谋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