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说创造力是教育的中心,我们立马会遭遇普遍的误解和指责,尤其是两点:
第一个误解,坚信只有少数人有创造力:只有少数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天赋,其他人就只有庸庸碌碌。可实际上我们任何与孩子打交道的或者研究过儿童发展的人事都知道,我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想象力与生俱来,那是人类的DNA。
我们通过探索世界来获取知识,我们通过发明进行学习和理解。四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要问100个问题,大多数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但当孩子长到比如12岁时,就开始明白,给出正确的答案比提出好的问题更重要。开始明白他们上学读书并不是去创造,而是去吸收知识;
第二个误解,认为创造力就像是一条花边:是一种课外活动,可以拥有但并非必须。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当今世界,最近几年飞速上演着的根本变化。
人类历史中大部分情况是这样:在我们的社会,公司或者国家中,最受尊敬的人往往是知识储备最大的人。纵观人类历史,我们都崇拜那些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知识的人,而我们在学校和大学里的学位,就证明了我们比其他人可能拥有更多的知识,这种竞争优势正迅速消亡,why?
如今知识已成为一种完全免费的东西:就像空气和水,任何互联网设备都可以获取。这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不再关心你知道多少,因为你旁边的那个人迟早也能弄清楚掌握它,知识没有了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当今世界所关心的,并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用你知道的做什么。这是一个全新的,非常不同的教育问题,因为现在掌握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很重要,很必须但还不够。
我遇到的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不相信学校和学院发放的那些文凭——只能证明你花了一些时间听课,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举几个例子,谷歌曾经只雇佣出身名牌大学并获得最高考试成绩的人,除非你就读名牌大学否则连谷歌的面试机会都没有。后来他们招来一个叫拉兹洛·博克的人,他查阅数据后发现这些文凭一文不值。
谷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招聘流程,不再要求你提交大学成绩单,其实他们15%的新员工根本就没有大学文凭,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知道如何处理复杂并分析问题的人,这是他们在结构化面试中所要寻找的,他们想了解你的经历,想了解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知道什么?
谷歌是一家无可复制的公司,但我遇到很多会计领域企业的CEO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谷歌的情况,她说:你知道吗?我们不再从最好的大学招最好的学生了,他们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好。我们去寻找好学生,让他们参加一种夏令营,了解他们是如何合作解决问题的。
其中另一家公司CEO说道:我的招聘经历简直惨不忍睹,她在波士顿,面试完麻省理工和哈佛的学生后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说我只需要有人能够参与其中解决问题,只需要解决问题,她并没有找到能够胜任的学生。
一句话概括,世界所需要的是能够创新的人,而掌握更多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发展创造力需要做哪些与众不同的事情?
我发现有两种创新者,一种能通过艺术或科技为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在人类经验中是非常缺失的,可能更多的是某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而另一种创新是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带来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复杂问题的问与答,达到新知识的创新,所以我尝试着去了解,我们作为父母、作为教师、作为导师该如何去开发我们许多年轻人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是他们希望做到的,也是我们需要他们做到的。我开始采访世界各地,许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这些人有些富裕、有些贫穷、有些来自于发达国家有些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地都有。我拜访了他们的父母,想了解是否存在某种育儿模式,帮助他们成为这样一些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
我考察了他们的教育程度,我最初的一项发现是:他们成为创新者与学校教育无关,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读过世界一流大学,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如果问他们之前有哪些功课培养了他们这些创新能力,答案几乎是否定的;当我问他们你们能否说出一个对你的人生产生深刻影响的老师时,几乎所有人都说出了至少一个老师来,幼儿园和研究生的老师都有。
所以我拜访了那些老师,观察他们上课,然后我发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每一个案例中,对这些年轻的创新者的人生产生最深刻影响的老师往往是离经叛道的,一些人的教育方式与他们的同事完全不同。
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创新体系有五个差别
①学习文化:
学校支持颂扬和评估个人成就。但是创新首先是一个团队活动,任何创新都离不开深度合作。而那些离经叛道的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团队合作,且会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团队授课。
②教学文化:
学校只注重为知识划分范围,支持专业化发展。但问题是创新往往超越了学科的界限,基本上不会存在于某一学科之中,因此这些教师针对需要解释或理解挑战性问题开设跨学科课程。
③矛盾:
世界普遍的课堂文化,通常称为一种被动和消费的文化,甚至是低幼化。教室中只有一名专家,站在前面一直讲课。相反,热衷于创新的老师,认为自己扮演者教练的角色,他的使命是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水平,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创新而非消费。
④失败:
它是学校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也许是我们的噩梦,失败的恐惧让整个教育笼罩在顺从和规避风险的氛围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如此。问题是创新需要你去冒险,而冒险会让你出错和失败:IDEO公司是世界上最创新的设计公司,它有一句格言“fail early and fail often”(早点撞墙早回头)。其他的公司也说到快点失败,因失败而进步,低成本快速失败。为什么?因为任何创新都是经历了反复试验和错误尝试。
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反复试验和错误尝试。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认为F是另一种A,这不是说现在就要取消评级和等级系统,但需要改进。很多学校开始对GPA等成绩不在乎,而是对“迭代法”情有独钟:如何从从错误中从作业中反映学习进展,讲你的所学运用到下一次尝试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些老师通过大量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估,而等级通常很少有学分或者没有学分,没有ABCDEF。
⑤动力:
我们非常依赖外在学习动力的刺激: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对失败的恐惧、高分奖励、钱或者车。我发现问题在于我拜访过的世界各地的年轻创新者,不论来自贫穷或富有,他们的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内心,他们希望做出一番成绩,而并不仅仅想拿到A或者钱。
所以我回来之后试着去了解,他们的老师和父母到底做了什么?我发现每个案例中父母和老师都曾一直明确地鼓励三件事:玩耍、激情和信念。
玩耍
父母鼓励进行更多的探索游戏,少一点玩具或者不带电的玩具,更多户外时间,他们限制了屏幕时间。而老师则尝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游戏精神,斯坦福的工程学老师说在对他的学生进行评估时会添加一些搞怪元素。
激情
学生长大一点后,父母会用心去发现试着了解他们的孩子什么是最让他们孩子最受鼓舞的、最感兴趣的事,因为他们相信年轻人的发现和追求能成为一个热情,这是真正兴趣所在。它往往比本身单薄的学术成就重要的多,而我们从中学到了坚毅力、坚持和耐心,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
所以他们支持并鼓励孩子的兴趣,无论兴趣是什么。
信念
为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老师也在课程安排中留出时间,让学生探索自己的见解和兴趣。随着这些孩子逐渐成长,
他们的热情更加具体、逐步形成并成熟为一种更深刻的信念,想要进行回馈获得某种成就,因为父母和老师都逐渐灌输了一种观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仅仅为个人服务,我们也有某种责任去回馈社会,做出成绩并试着理解和换位思考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人。
世界上大多数经济都依赖消费型开支,然而这种开支从环境、经济和精神上而言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摒弃将孩子培养成消费者的观念,而是把他们培养成创造着,成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着并致力于解决我们这个世界上所面临和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又会如何呢?这才是让经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