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生活随想
新加坡的食阁文化

新加坡的食阁文化

作者: 海泩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3:29 被阅读157次

每次有朋友来新加坡玩,找我咨询开销预算的时候,我都能很高兴告诉他们,在新加坡除了住宿较贵,吃和行都相当方便实惠。尤其是吃。在这里,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吃到世界各地的各色餐点。归根结底是因为新加坡的食阁文化。

要说食阁文化,不免先说两句组屋制度。新加坡虽小却五脏俱全,城市的分区规划井井有条。遍布新加坡的是政府出资建筑的保障性住房。这些房子被称为组屋,有着统一的风格和条件,以数字编号,而且新房只卖给工资低于某个阈值的本地居民。此外,为了保障多民族社会的和谐交融,连组屋居民的民族比例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与组屋相配套的是齐全的生活设施,足以保障居民基本的衣食住行。公交和地铁的发达网络保证了出行的便利,此外每片组屋区域都有“巴刹”(来源于马来语pasar,其实读音更像“巴萨”),也就是小集市,在这里可以买齐所有生活必需品。巴刹必有的吃饭场所就是食阁。

巴刹的食阁被新加坡人称为café,一般建在四面通风的组屋一楼。桌椅类似国内大学食堂的配置,中间或者靠墙位置是一排贩卖各种吃食的摊位。早点正餐一应俱全,中西风味无一不有。最典型的中餐代表是“杂菜饭”,多种荤素菜色用大盆装着叠成几排,食客从中挑选几种配上米饭就是一餐了。大概由于本地华人大多是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迁徙而来,饭菜的口味也偏清淡。鸡饭、鸭饭是从广东沿海一带传过来的特色,鸡鸭猪肉或白煮,或烧烤,整个或者切成大块悬挂在档口,有人点餐时,厨师就麻溜地割下一小块,先是一刀拍扁,然后快速几刀从左到右切成条状,之后一刀兜住,盖在米饭或者面上,佐以几根焯水的青菜就完成了。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淋上酱汁或者辣汁。酿豆腐的摊位上是一系列新鲜的原材料,食客用一个小盆装好自己挑选的菜交给服务员,选好汤汁类型,坐等片刻就会拿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水煮菜。之所以名字里面有“豆腐”二字,大概是因为菜色里面有很多豆腐原料,比如豆腐夹萝卜或者苦瓜。类似酿豆腐这样自己选原料,然后现做的,还有跟国内一样的麻辣香锅,这道菜大概是近年从国内传过来的吧。此外,面食在食阁也很普遍。除了熟悉的北方拉面、刀削面和板面等,还有沿海风味的伊面、幼面等等。初尝沿海风味的面食,总觉得汤偏清淡,仔细体味之后却觉得加了海鲜小料的清汤别有一股鲜甜。除了各色中式餐饮,食客还能吃到其他国家的特色饭菜。马来风味,以油炸为代表做法,而且分量偏大;印度风味,以咖喱为代表,虽然有米饭,却是五颜六色的长米粒,另有特色印度飞饼,沾咖喱汁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韩国风味,铁板烧、拌饭和辣白菜配碟是典型的选择;日本风味,通常和韩国风味合并在同一个摊位,餐具不同于其他摊位,通常是分成格子的餐盒,肉、菜、饭以及配料在各个格子里分开盛放;泰国风味,名为“冬阴功汤”的酸辣汤里有独特的泰国香料;西餐大多是意式风味,典型的pasta,用薯条或者意面配上油炸或者煎的鸡、鱼、猪、牛排中的一种,偶尔会有少量做装饰的胡萝卜或者西兰花。除了这些常见的吃食之外,有时还能遇到其他特别的菜色,比如越南米粉,台湾小吃等等,有时也能直接像在饭店一样点中餐的炒菜。除了正餐之外,食阁通常还有一个摊位专门卖茶水饮料,也兼营新加坡特色早餐。两个半熟或者全熟鸡蛋,一杯茶或者咖啡,外加两片烤面包,就是一顿丰盛的新式早餐。半熟鸡蛋难免有些腥味,吃的时候得撒点胡椒粉、拌点生抽。面包片里面,除非食客有特殊要求,一般都是涂满了甜甜的咖椰酱(来自马来语kaya,读音更像“咖呀”)。

虽然新加坡常有大雨和烈日,居民们通常可以不受雨淋日晒从家里通往食阁,因为组屋之间彼此相连,连廊贯穿始终。除了给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食阁也带来了不少工作岗位,尤其是给退休年龄以上的老人们。在新加坡,老年人被称为“乐龄人士”。新加坡的养老制度不同于国内,除非年轻时高薪高职又或者有房屋出租,乐龄人士很少能在退休后自给自足。新加坡政府鼓励他们像年轻时一样出来工作,既是一种挣钱方式,也可以锻炼身体、和朋友交流。在校园里面,大部分清洁工都是乐龄人士,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有说有笑一群人一起下班。食阁是另一个提供乐龄人士工作机会的场所。他们会端着茶盘兜售茶水饮料,或者收拾餐盘打扫卫生。有时候在食阁吃饭,看到步履蹒跚或者已经驼背的他们在身边忙来忙去,心里还真是有些不是滋味。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年纪大了就应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每日买买菜做做饭,到楼下跳跳广场舞。但这样的老年人虽然在新加坡也有,却并不是常态。仔细观察之下,不难发现,有的老人工作起来其实并不轻松开心,他们出来工作的原因更多的是无奈。或者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出来工作,或者因为不愿独自在家忍受孤独。“乐龄人士”要想真正乐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他们需要工作的时候还有工作的机会。尽管新加坡就业环境竞争压力很大,新加坡政府还是为老人们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

组屋楼下的食阁兴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最初是政府为了管理街头无牌照的熟食小贩而这么做,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当地特色。这些被称为café的食阁是开放式的空间,在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城市难免扛不住暑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新一代的食阁food court逐渐兴起。配备了空调的新食阁一般处于商场内部,环境也更加舒适,更受年轻人欢迎。尽管如此,组屋食阁仍然是当地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国内,就算是小城市,如今外卖也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新加坡却很难发展起来,这大概与食阁遍布整个城市不无关系。雄安新区开始规划的时候,曾经有消息说有可能会借鉴新加坡的租屋制度,若果真如此,希望食阁文化也会被考虑进去,给国内的小摊贩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既不用放弃生存手段,又可以更加合理地存在。这样对于民众和管理者会是一个双赢局面。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的食阁文化

    每次有朋友来新加坡玩,找我咨询开销预算的时候,我都能很高兴告诉他们,在新加坡除了住宿较贵,吃和行都相当方便实惠。尤...

  • 疑惑,很多人在外用餐

    我不知道是新加坡的气候所致,还是因为新加坡有许多美食,很多人选择在外用餐。我们居住的区域街边有咖啡店、食阁,大楼也...

  • 航空邮轮列车食品展|新加坡航空推出商务舱全新中式餐食

    新加坡航空的全新机上中式餐食概念 “食全味美” 今后,搭乘新加坡航空往返于新加坡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指定航班的...

  • 食阁

    小锅面青菜鱼丸一杯冰咖啡一撮弹不掉的烟灰他抚摸肚脐下的监狱说世界啊就像节日一样饱满

  • 逛吃新加坡|这条不长的路是剁手党和吃货的天堂

    乌节路,这段两公里长的路已经成为新加坡旅游者的购物天堂,到处都是商场和专卖店。而这里同样也有数不清的精彩食阁,小编...

  • 从众心态让人盲目

    作为在新加坡十年的半个本地人,新加坡几大文化可以说驾轻就熟。 其中最有特色的一大文化就是排队。新加坡人真的很爱排队...

  • 新加坡 大文化

    旅行是找到更好的自己,虽然这句话很土,但确实是真理。 每个人眼中的景色,其实都是反射那个更好的自己。 新加坡给我最...

  • 新加坡榴莲文化

    国内大排档是夜宵,新加坡大排档是榴莲。这家最出名的榴莲档,各路明星来打卡,发哥也调皮的来了张自拍。虽人满为患排龙,...

  • 南洋特色的美食文化——小贩文化

    小贩文化更是南洋特色的美食文化 是新加坡人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 最近小贩文化要准备申遗了 我们就来看看,新加坡有哪些...

  • 食事阁

    食事阁 单位对面有个港式茶餐厅,因为离单位近,环境又是自己喜欢的小清新,餐品味道也相对比较正宗,所以每当与朋友谈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加坡的食阁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sp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