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亲子教育心理
一个大多数中国家长,几百年来从没搞懂的问题

一个大多数中国家长,几百年来从没搞懂的问题

作者: 晓达亲子情商疗愈 | 来源:发表于2017-10-10 15:13 被阅读129次

    节前,“心语心乐”的一篇《感觉不到幸福,只因生活得“太正确”》在微信公众号、简书等平台悄然走红。

    很多人看看,点点头,却又摇摇头 : 难啊 !

    有人说:孩子做错事,就这么和孩子“谈感受”,不好好教育能行不?

    更有人留言说 : 我不太明白,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宠溺"有什么区别呢?

    都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却没几个家长真正敢这样做。

    因为他们觉得: 那就是“溺爱”;

    他们害怕: 孩子会变得无法无天,蹬鼻子上脸。

    不冷冰冰地“讲道理”就是“溺爱”吗?

    “无条件的爱”和“溺爱”究竟区别在哪里?

    这是一个大多数中国家长,几百年来从没搞懂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一些小实例,来给大家叨叨清楚。

    01 “有没有原则”的区别


    --- 场景1 ---

    两三岁的孩子,玩嗨了疯跑,一不小心撞在桌角上,“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溺爱”式:

    --- 啊哟,这个桌子真讨厌!竟敢欺负我们宝宝,打它!打它!

    --- 哈哈哈

    “无条件的爱”式:

    --- 宝贝,疼吗?让妈妈看看伤到了没有?妈妈给你揉揉。

    --- 嗯嗯,这里。

    --- 宝贝,刚才为什么会撞上去了呀?

    --- 嗯. . . 跑太快了。

    --- 嗯,那下次要小心哦。

    --- 好!

    --- 场景2 ---

    孩子“毛手毛脚”在别人家玩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花瓶 :

    “溺爱”式:

    --- (对孩子说)没事没事,不怕不怕哦!

    --- (对主人说)孩子不懂事。多少钱,我赔给你。

    “无条件的爱”式:

    --- (对孩子说)宝贝,吓到了吧!

    --- 嗯!呜呜呜 . . . . . .

    --- 来,抱抱!

    (抱抱孩子)

    --- 你看,把阿姨家的花瓶打破了,那是阿姨最喜欢的花瓶呢!要是别人把你最心爱的玩具弄坏了,你会不会伤心呀?

    --- 会!

    --- 那我们给阿姨道个歉好不好?

    --- 好!阿姨,对不起!

    (带着孩子一起)

    --- 来,我们问问阿姨花瓶在哪里买的,我们再去买一个给阿姨,好不好?

    --- 好!


    划重点:

    “无条件的爱”关注孩子感受

    孩子感觉自己被接纳,情绪平复之后,引导孩子去发现事件背后的缘由

    或是下次可以吸取教训

    或是培养孩子“同理心”

    让孩子懂得体察他人感受,真心诚意地向对方道歉。

    02 “为了谁”的区别


    --- 场景3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溺爱”式:

    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买各种大、各种贵的玩具。

    --- 来,宝宝看我给你买的大汽车。

    --- (瞟了一眼,走开). . . . . .

    --- 怎么走了呀?你看,这是车门,这是轮子,你看,多好玩啊!

    --- 不要。

    ---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我给你买这么好的玩具,这么爱你!

    --- . . . . . .

    “无条件的爱”式:

    孩子总会对环境中各种不起眼的东西感兴趣,一个小纸片,一根小树枝,一块小石头. . . . . .

    懂得接纳孩子想法与感受的家长,会有耐心在一边保护着孩子,陪着孩子玩这些东西。当然,他们也会随身常备一些风油精给孩子抹,常备一些湿纸巾,给孩子玩好了以后擦擦手。

    大自然是孩子身心发展最好的老师,以孩子的喜好为圆心,围着孩子转的家长,也最得孩子心。

    --- 场景4 ---

    孩子不好好吃饭,似乎家家都会遇到。

    “溺爱”式:

    自己觉得有营养的,省着、留着、哄着、逼着给孩子吃。只要孩子吃下一口,就高兴满足得不得了,完全看不到孩子紧紧皱起的双眉,以及厌恶的表情。

    “无条件的爱”式:

    --- 宝贝,吃点蔬菜吧 !

    --- 不想吃。

    --- 好的,那就吃你想吃的吧。

    (陪孩子画画的时候)

    --- 宝贝,今天妈妈要给你介绍一位朋友,它是“膳食黄金三角”

    (在纸上画出来)

    --- 哦?这是什么呀?

    --- 最下面一层,是粮食,向上是“蔬菜”“水果”. . . . .最上面是“零食”。你看看,哪种食物最多呀?

    --- 是粮食!

    --- 对了!那哪种食物最少呀?

    --- 是糖果零食。

    --- 嗯! 按照这样的比例吃,我们的身体才能够健康哦!

    --- 我知道啦!


    划重点

    “溺爱”的出发点是自己。

    目的是满足自己童年时代那些“没吃到的肉”“买不起的玩具”,完全无视孩子最真实的兴趣与需要。

    “无条件的爱”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喜欢玩什么、喜欢吃什么都听孩子的,至于一些需要让孩子知道的常识、道理,懂得记在心上,择时通过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旨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03 “愿不愿意花心思”的区别-


    -- 场景5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现如今,电子产品随处可见,孩子多少都会玩上一玩。

    “溺爱”式:

    ---我要玩!

    ---好!来,玩吧!

    (过了一会儿)

    ---啊呀!别玩了!眼睛要坏了!

    ---不嘛!不嘛!呜呜呜. . . . .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Point:在孩子还没有到达感觉疲劳的“阀值”时,就耐不住心中的焦虑,阻断孩子的行为。结果,反而让孩子失去了体验到“玩久了眼睛会累”的机会。

    “无条件的爱”式:

    --- 我想玩!

    --- 好的!玩累了记得过来哦!

    --- 好!

    (过了许久)

    --- 妈妈,我觉得好累啊!我玩得太久了。

    --- 来!妈妈拿热毛巾给你敷敷。

    --- 妈妈,我下次不玩这么久了!

    Point:“无条件的爱”需要家长看得到引导孩子的最终目标,不会因为当下孩子长时间地玩电子产品而焦虑,才能让孩子在最自然的实践环境下,体验到事物本来的规律。

    --- 场景6---

    好奇、爱冒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会跑会跳之后,看到路边的“街沿”总是喜欢上去走一走。

    “溺爱”式:

    凡是有一丁点危险的地方,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尝试挑战。或哄、或骗、或直接强行抱走。完全无视孩子想要探索尝试的心情,也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平衡感”的实践机会。

    “无条件的爱”式:

    懂得接纳孩子想法与感受的家长,肯花时间,耐心地在一边保护着孩子,陪着孩子去做一些略带危险,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既能避免可能遇到的危险,又能够拥有探索、实践的机会。

    划重点:

    “溺爱”的出发点,是自己。

    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

    孩子要,就给;

    家长自己觉得有害、有危险,焦虑了,就阻止。

    丝毫不顾及在这过程中,孩子需要有哪些经历、有哪些成长需要,又有哪些感受。

    “无条件的爱”的出发点是:孩子。

    关注并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

    陪伴孩子实践体验,保护孩子安全,关注孩子感受。让孩子自己慢慢发现,并拥有属于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04 “理解层次”的区别


    --- 场景7 ---

    孩子活泼好动,尤其进入”trouble two”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可执拗了!

    孩子因为自己盛汤失败,勺子摔碎哭了。

    “溺爱”式:

    ---碎了,呜呜呜. . . . .

    --- 宝宝不哭哦!我们再拿一个勺子。

    --- 呜呜呜. . . . . .

    --- 来,不哭不哭,吃颗糖吧!

    “无条件的爱”式:

    --- 碎了,呜呜呜. . . . .

    --- 宝宝想要自己盛汤是吧!可是不小心弄掉了,真可惜!

    --- 呜呜呜. . . . . .

    --- 来,妈妈抱抱!

    (过了一会,孩子不哭了)

    --- 宝贝,来,妈妈陪你重新来一次!

    Point:“溺爱”的目的是:想办法让孩子不哭;而“无条件的爱”懂得理解与接纳孩子哭的背后,那种想要尝试却遭遇挫败的感受。

    --- 场景8---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候,就是那么“无厘头。

    比如:孩子哭着喊着非要“昨天那个东西”。

    “溺爱”式:

    --- 我要昨天那个东西!

    --- 宝贝要昨天在商场里玩的那个积木,是吧?

    --- (点点头)

    --- 马上给你去买。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买回来了)

    --- 来,给你,玩吧!

    --- 不要!不要!不是!不是!

    ---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知好歹!都给你买回来了,还要我怎样?

    “无条件的爱”式:

    --- 我要昨天那个东西!

    --- 昨天哪个东西?

    --- 就是爸爸、妈妈、还有宝宝,在那么大的一个商店里,一起玩的那一个。

    --- 哦,宝宝是想起了上周末,我们一起去商场里玩积木的事情了,是吧!

    --- 嗯!

    --- 那个时候,我们三个一起玩得好开心的。

    (默默想起,这周爸爸已经连续3个工作日晚上加班了)

    --- 宝贝,你是不是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呀?

    --- 是!

    --- 这个星期爸爸工作忙,总是加班,这个周末爸爸休息,我们三个再一起开心地玩耍,好不好!

    --- 好!

    (破涕为笑)

    划重点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需要大人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与想法。

    “溺爱”看似有求必应,但实则不懂孩子的心。

    很多时候,看似孩子“无理取闹”,实际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溺爱”:少有原则,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爱孩子”的内心需要、偷懒、低层次的爱;

    “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这个人,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所有好的坏的感受。有原则,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愿意花心思研究孩子的所思所想,如TA所是,而非我所愿,不辞辛劳,高层次的爱。

    或许看到这里,有的人会觉得要做到“无条件的爱”好难!

    是的!

    无论是:

    花时间学习孩子心理发展知识,

    花功夫推敲孩子心思,

    “HOLD得住自己”耐心陪伴孩子去走一些“弯路”

    . . . . . .

    都需要做家长的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平和的心态。

    这一切,都离不开爸爸妈妈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晓达亲子情商疗愈:很少有人从小被如此养大。
        自己未曾拥有的东西,又如何能够给到他人?

        说了太多“该如何爱孩子”却依旧做不好,何尝我们不是被要求,去做那些自己未曾经历、感受,未曾拥有过的东西?

        所以,我们10月份的心理成长活动,就从 学会相互去爱 开始。

        在这里,没有评判,没有对错,只谈感受,只回应感受。

        在生活中无法被人理解的 : 愤怒,委屈,沮丧,悲伤,在这里统统都能被接纳。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营造一个区别于现实生活的温暖的,安全的空间。把爱的“心理能量”充满了,在这个充满包容与接纳的环境中,接受大家对于自己感受的接纳与回应,练习发现与回应他人的感受。

        相信,通过一个月这样的“刻意练习”之后,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能够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和伴侣、孩子、家人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和睦,更融洽。

        想参加的可以私信我。

      本文标题:一个大多数中国家长,几百年来从没搞懂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gv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