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2018
《我看老三届》
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对别人的尴尬,痛苦最好不要过度表现你的关心,慰问,忽略,静静听倾诉更好。)
对我来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这个逻辑很够用。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些坏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只是坦然接受,这是很多人的常态,而某些人成功成名喜欢感谢贫穷,我认为太讽刺了,谁喜欢贫穷?谁甘愿贫穷?没有一丁点不平吗?)
《我看国学》
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
(喝了那么多鸡汤,还是过不好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个人体会揣摩,拿捏尺度,年轻时多经历些不是坏事,活在童话世界终会醒来。
背诗还需体会意境,字面背后的意义,单词还需放在文章中记忆。)
《我的师承》
查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
(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小波很钦佩道乾先生,很多人是读了小波的书去读情人的,然而我是因为杜拉斯那句经典的话“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大学那会儿喜欢这类伤感的文学,年轻人故作深沉。)
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
(很失望的是,我今天看了注明的《黄金时代》,竟然索然无味,怀疑是最近的状态不佳,还是厌倦了这种嬉皮士的文风,尤其是直白的性爱描写。
小波一直表示自己的格调问题,讽刺一些自认为高格调的文学作品,虚伪、丑陋,而这些“低格调”的作品远不如他俏皮的杂文。偶有低俗的语言,我理解为方便认知,也符合他流氓气质。)
回想我年轻时,偷偷地读到过傅雷、汝龙等先生的散文译笔,这些文字都是好的。
(前段时间刚好研究了一些优秀的翻译家,就有这两位,他们的作品有机会一定要看。)
但是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
(无论多么优秀的翻译家都不如阅读原版,像我们不精通外语的人,挑选优秀翻译家的作品是最好的选择了。比较遗憾,以前买了那么多外国作品,竟然没有找下度娘查询最佳版本。)
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
(是时代的原因吧,那我也怕最好的作者为了宣泄内心的独白,会不会过度解析作品呢,在其中掺杂过多个人情绪,对时代的意见,对生活的抱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