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2018
我知道他为什么难过,就说:你那个亲戚美不了几天了。指不定什么时候业主回来看看,打个电话给警察,他就进去了。你买一条烟,准备去探监吧。小宋听了眼睛一亮,说道:要是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也不知道他放心什么。
(知识分子生活的状态比较清贫,甘于寂寞,视金钱为粪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为五斗米折腰”,传统文化赋予知识分子某些独特的气质,这些标签就如同紧箍咒,知识分子是希望拿下来的。
然而如同唐僧的经文深入骨髓,知识分子就在矛盾中,伴随着清贫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一面看着一部分人自由洒脱,物欲横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为什么要选择苦行僧似的方式呢?
倘若看到投机取巧的人,跌入低谷也可幸灾乐祸一番,断不可让他人窥探到我内心的阴暗和不齿。)
《椰子树与平等》
如罗素先生所说,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有人笨,这就是问题之所在。这里所说的知识、聪明是广义的,不单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的品味,等等。
(不平等有多种,出生、运气、环境、智商,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如果有人说现在一个农民工比白领赚得多,那么农民工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往往与亲人分别,到异地打工。
农村还有大部分年轻人在外面漂泊,城里的房买不起,回家乡工资太低,很多选择呆在城里,而子女呆在乡下跟爷爷奶奶过,下一代的问题不是金钱能解决的。
人工智能,机械化工程,越来越多的人无所适从,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过年短短几天,回乡的农民工们希望展示自己并不比知识分子混的差,一面骨子里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
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
(是普遍高度不够,智商偏低,还是嫉妒呢?我以为不全怪旁人,不是所有人都懂聪明人,马云刚拉投资的时候,不也被人当作传销嘛,现在断没有人说人家是骗子了,我身边就有人后悔当时跟马云八竿子有点关系,没有识别能力,错失机会。)
《欣赏经典》
从艺术到科学再到哲学,这是个返璞归真的过程。
(有个美国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他看过三百遍《天鹅湖》。在一生的黄金时代里,我们没有欣赏到别的东西,只看了八个戏。
外交官是工作原因看戏的,有人钟情一出戏,这都是爱好,不影响他人,都不伤大雅,人人内心都有黑洞嘛,就像小波的“东宫西宫”,他理解同性恋者的。)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外甥决心选择一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以此净化灵魂,达到艺术的高峰,该是正确的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小波举例说明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实在市侩,然而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