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会发光的树洞简爱故事
读书,是使灵魂高贵的最低门槛

读书,是使灵魂高贵的最低门槛

作者: 范雨辰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20:22 被阅读228次
    读书吧,这样会使我们的灵魂更高贵

    之默物语

    你的为人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01.

    知乎上曾有过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让我心有戚戚:“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记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你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阅读的意义就是这样吧。

    潜移默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02.

    木心说:读书如交友。梁文道也说:读书如知己。

    昨天滴滴打车,司机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会天,临下车时他问:你很喜欢读书吧?我诧然,他说,和你聊天,感觉得到那种气质。这样的赞美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心底还是小小飘飘然了一下的)。

    下车后就忘了这件事,今天写文想起,才确信,读书,确实会让人变得与众不同吧。

    我的适先生,谈吐儒雅,出口不凡,对人生和社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大概因为读书的缘故,对红尘俗世又有一份超然,让我对他崇拜有加。记得有一次他去接机,我的飞机晚点,他就在机场买了一本《小窗幽记》安安静静的读书等我。

    所以,还是那句话,你的为人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03.

    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现在,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8.4~8.5本,美国8.7本,而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

    法国人爱读书在欧洲比较有名。巴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书摊、书店,塞纳河边还有一条专门卖旧书的长廊,成为巴黎一处特有的人文景观。

    德国1/3的人几乎每天读书,不管是地铁、公园还是医院的候诊室,你都能看到很多手捧书本埋头阅读的人。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1/3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书籍已融进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对他们来说,读书简直就像喝啤酒一样平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以色列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以色列人平均每人每年买10到15本书,他们的阅读量更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一位印度工程师曾经写过一篇红遍网络的文章《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文中说,中国人在飞机或火车上,基本都是在玩手机打游戏或聊天、购物,很少有人读书。我这几年常常飞来飞去,在机场候机厅和飞机上,基本上看不到安静读书的人。大部分是在聊天,打游戏,拿着书读的,除了我之外,不会超过十个人。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式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这样的结论,深深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研一说的是事实。

    在中国,最落寞的地方,大概就是图书馆——一些城镇甚至县城都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即使是如我的老家一样还算经济发达的县城,也只有一个老旧的图书馆,里面的图书都是几十年前的藏书;去图书馆安静读书的人很少。在这座省会城市,有几个较大的图书馆,我常去省图,然而,去了省图后发现,很多人带孩子来这里不是为了读书,孩子们在这里吃东西,乱跑,大声喊叫,很少有孩子安安静静的读书,而大人们来这里常常是为了去旁边的第六馆购物。

    如今,在这个太过功利的社会里,人们所谓的“读书”已经不是真正意思上的“读书”。孩子们被逼着读教科书,因为要考试,要升学,要找好工作;大人们基本不读书,即使读书,也是专业书籍居多,因为要升值,要评职称。功利性的读书,带着太多的无可奈何,仅仅为了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书中的精华,又怎能够汲取?

    平时,我让学生读书,他们说,老师作业太多,写不完,于是,读书成了最不是作业的作业;当中考高考的语文开始改革,我让他们读书,他们说,老师,这个会考吗?读书,本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设若,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即使教给再多的写作技巧也是枉然。

    今日提笔写起读书的话题,内心感到的,是一种深深地悲哀。

    04.

    读书,或许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它不如投资生意来的明显——可以短期内看到收益;也不如买衣服来的迅捷——可以瞬间变得靓丽;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打破曾有的价值观,重新树立三观,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在静默与安然中,你已经华丽丽转身,成为举手投足有芝兰之气的美人(或美男人)。

    所以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潜在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数学家巴罗说:读书的乐趣,就在于能够结交好多比我们高明的人,只有那我们走向广阔的人生。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过:读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

    他们的话,如出一辙。

    我想,无论是谁,读书,都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最低门槛,它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善良的、品德高尚的、灵魂丰满的人。

    蔡康永说:为什么我鼓励大家读书?因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咦哟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

    或许,读几本书,无法在实质意义上帮助你度过人生的瓶颈期,但至少,它可以陪伴你度过那些漫漫长夜,抚平岁月带来的累累伤痕,让你知道,古今圣贤,原来都是凡人,一样有烦恼,一样会失意,一样会长歌当哭,一样会独立寒秋。

    而这,就是抽离的能力。让你跳出自我的痛苦,去仰望万物生灵,然后感慨,古来圣贤皆

    05.

    这个社会太过功利,我们每个人,为着那五斗米,或是喧嚣的忙碌,或是孤独的忙碌,唯独缺少满足的安宁。而这,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真正的阅读——刷微博,刷微信,那不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我在头条号上创作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凡是那种搞笑的、无厘头的、娱乐的、没有任何含金量的、八卦的、暴力的内容,阅读量总是动辄破万、破十万,而真正有意义的,点击率却只是几百,同行说,没办法,大家就喜欢这种低俗点的、能够笑过就忘的,以减轻生活的压力。

    生活总让人疲惫,甚至有时候让人绝望。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安静下来,给自己短暂的“关机”时间,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认真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相处而不寂寞,这样,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人生意义,也才能更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你的人生,才有意义。

    读书,让你看世界有了特别的眼光,而自己,也有了一个特别的精神世界。

    周国平说: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精神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愿,你和我,生活在那个精神明亮、灵魂高贵的世界。du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亓沐吖:已收入专题,欢迎积极投稿哟~😁
        范雨辰: @沐冠希 好,谢谢^ω^

      本文标题:读书,是使灵魂高贵的最低门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iy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