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星辰计划“诺”专题活动。诺:应允。
01
六年前,看着眼前这个刚出生、有点丑萌的小男婴,不禁开始脑补——以后我会不会经常被老师“请”去办公室喝茶?是不是也点跟着他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以后会找什么样的女孩子?建立家庭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父亲?
……
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培养目标一致定在让陶弘恩做一个言而有信、正直善良、待人真诚、谦卑好学的男子!
在“陶弘恩”这个名字被定下来之前,我原先是将他取之为“陶正”的,意为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奈何陶爸笑话我说:“这个名字太普通了!”,就尤为自豪地取名为“弘恩”,意为弘扬主的恩典!
好吧,上帝都请出来了,不顺服不行啊。
虽然我想要取的名字没被“录取”,但也不影响对陶弘恩“言而有信”,允诺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的期望。现在这个名字也是能够引出一些“诺言”的寓意出来——
身为基督徒,有着上帝的恩典,定当去弘扬主恩,这是一种诺言的记号,要他长大慢慢去体会。
02
生活中,在教陶弘恩信守诺言的前提下,我对答应他的事情,会先做到。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没办法达成,会事先征得他的“原谅”,并共同商量出别的解决方案。
随着他慢慢长大,对于答应他的事情,总会记得特别牢。时间未到之前,他有时会富有“善意”的提醒我:“是不是答应我的事情还没有做哦?”或者看我还没及时回应他的时候,就俨然一副大人的说教口吻:“妈妈,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不然就是言而无信。”
陶弘恩对“诺言”的践行,会去影响周边的朋友和家人,特别是他的爷爷奶奶,只要他们说过的话没有做到,他就会指正出来。然后再说,“算了,我还能原谅你们一千万次。”。
老一辈的会习惯性地哄孩子吃饭,“把饭吃完,吃完就带你出去玩,或是去超市。”或者其他方式的哄骗。
在陶弘恩一岁之前,我会跟公婆说,“别看孩子小,我们的言行他都在模仿,你门骗他一次,他原谅。第二次,第三次,他就不会再相信你们了,而且自己也会成为‘言而无信’的人。”
感恩的是,他们一直在改变,也不会随便去“哄骗”他了。在他们能力之内,最大限度的做到“言而有信”。
03
现在陶弘恩六周岁了,慢慢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也多了更加全面的思考。
虽然他现在还不能事事做到“言而有信”,别说他了,我们一样也没办法做到。但这种观念已经植入了他的思想中,他知道,这是一种正确行为,应该要去做的,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就都交给时间,它会让人慢慢成长的。
言而有信,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也是择友的一个标准。“一诺”既然能值“千金”,在于它的可贵,在于它附有的力量,让人有了“立足之本”。
人非神,总有很多的缺点和罪恶,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知可为,知不能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