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研讨
齐桓晋文之事,文本分析

齐桓晋文之事,文本分析

作者: 赤谷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2-20 12:34 被阅读0次

在年轻的时候教的老教材有秦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当时觉得挺长挺长的,好像就是翻译,都花了很长的时间,不太成功。

现在部编版教材也有这篇文章了,所以我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怎么去理解这篇文章,去翻译这篇文章上面。实际上,从学生那个地方反馈,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料是可以疏通大致意思的。我的反思是,不要在翻译上花太多时间。

只是这篇文章它内在的论说逻辑是怎样的,是一个问题。

今天把这篇文章梳理了一遍,发现文章其实就分为两个部分就可以了:就是为什么要实行仁政,以及施行仁政的方法。

这样的重心其实应该是最后一段,就是怎样实行仁政,但是为了导出这个中心,在前边的为什么要实行仁政这个地方,论述得非常的清晰详尽。可以理解,也可以感觉到孟子的那份心,他真的非常希望齐宣王能够理解仁政,最终能够施行仁政。所以他才会用大力气,花大篇幅,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去引导齐宣王一步一步地说出他的想法,然后再告诉齐宣王,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他应该是施行仁政。

那么前边为什么要实行仁政,一共分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可行仁政;第二个部分是能行仁政;第三个部分是应行仁政。这三个部分是紧密的扣在一起的,一环扣一环。

首先是可行仁政。先从牛羊之事,也就是以羊易牛,见牛未见羊业这个地方来引导出齐宣王是有仁爱之心的,所以仁政的核心是这个君主有仁爱之心。(强调国君)

接下来是能行仁政。当齐宣王具备这个心的时候,他就要去实践,那他愿不愿意实践呢?孟子告诉他说,他可以实现,他有这个能力,只不过是看他想不想,如果他想他就可以做到,也就是说他具备实行仁政的客观能力。这样就具备了主客观的条件。(强调国君)

最后是应行仁政。当一个王主观上、客观上都可以实行仁政的时候,如果他还不实行仁政,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没有认识到仁政的必要性。所以文章的第三个部分就再一次的跟进了,你必须实行仁政的这个部分,而这个地方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的,从反面来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而另外一方面就是,你要想实现你的最大欲望,那你就必须要施行仁政,让国家具备吸引力,士农工商齐聚一堂,这样才能够从霸道的必败转换为仁政的必胜。(强调国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齐桓晋文之事,文本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cg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