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叔家的女儿结婚,陪同老爹老妈回老家贺喜。
昨夜的风有些刺骨,有些担心今天会不会如昨日般清冷,一早起来,天蓝物远,太阳温洵和暖,不错的天气。回到老家刚好赶上迎亲的车辆队伍,一切都是喜庆的颜色。
见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大多都是有着血脉亲情的亲戚,只是,时隔时间太久,面目生疏,如同陌生的人。有几个过来叫我姐姐的女孩(确切说是女人)说是二叔和姑姑家的女儿,我一脸茫然,努力从每个人的脸上搜寻着记忆中的叫“芳芳”或者“辉辉”的女孩儿,搜罗出来的印象依然太模糊。努力回忆着记忆里童年时候的我是否真的和她们一起玩耍过。那时的我应该不足10岁,而她们比我小几岁,也就是3、4岁的样子吧,转眼30多年过去了,时光已将所有那些儿时的面孔覆盖,犹如为每个人都做了易容术,恍然若梦。然后问候,然后相互寒暄,看着他们鲜活热情的表情,我在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和她们步调一致的姿态,微笑,打招呼,认识或者不认识,都是认识的样子。
“今天你是娘家人,可以颐指气使,好好当”,有个小学的同学如是说。呵呵,的确,这种场面很多年没有参加过了,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太遥远,遥远的只有望见那些远山才可以有所回味。时间过得太快,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只是在不同的轨迹的上书画着属于自己的一笔一划。有些亲情因为太久的疏忽变得陌生,但这种陌生,似乎只是一种感觉,准确一点说,应该是一种心理的陌生,见面时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挚爱亲人间才会有的那种热情和亲热,对于这一点,我常常做得不好,不能做出那样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亲昵的举止。母亲不止一次的提醒和教导,我依然如一尊朽木,总是不开窍。可是,我知道我已经很努力的在做了,只是做不到像很多人做的那样。
乡下的街道和房舍,整齐俨然,干净明亮。新农村的惠民政策几乎已经普及到了每家每户,昔日那种泥泞的土路已没了踪迹,整齐划一的水泥路已通到了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危旧房改造,村村通路路通,广场,业余文化活动室,都在一点点的慢慢渗透着如今农村的每个角落。农民,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知识技能,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勤劳能干的人们通过自己踏实肯干的双手过上了富裕自足的小康生活,高房大屋,春种冬藏。漂亮的房子,家电,摆设,空调暖气,一应俱全,他们过上了他们想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不能全部定义他们现在的生活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吃过晚饭后,文化广场就会热闹起来,女人们在音乐声中舞动腰肢,男人们用他们健硕的身姿在篮球场上驰骋,他们自足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虽然农芒时农活依然会有些辛苦,但这种辛苦,是收获的前奏曲,他们辛苦并快乐着。
中午吃饭时老妈聊起五叔家女儿结婚的种种情况,说五叔五婶以后可以安心享福了,只是庄户人家的享福似乎依然不能改变勤劳吃苦的习性。五叔,是爷爷最小的儿子,小五婶好多岁,同村,他们那个年代的婚姻与爱情似乎都是搭伙过日子过出来的一种彼此依存。表面上丝毫看不出他们之间的爱与不爱,只是一种形式化的存在。五叔吃苦肯干,现在的日子富足而简单。房宽屋大,粮仓满而仓廪足,如今唯一的女儿也要出嫁结婚了,又是嫁给了一个知根底的“兄弟”家,可谓亲上加亲,任务完成。两口子满眼满身的开心快乐。说着说着,我竟然眼露馋相,说“我也想要这样结婚,婚纱,红盖头,好多被子,好多亲戚,好多好多……”母亲嗔怪我一声“都多大了,还像小孩子似的……”

新郎的父亲,按辈分是我的一位还不算远房的叔叔,年龄不足50,没有读多少书,初中毕业就开始在家务农,结婚早,孩子自然出生的早。今天都做公公了。农村里的联姻,很多都是亲上加亲,一个村子里的人差不多绕枝串蔓最后都成了亲戚,只要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乡亲几乎都可以联姻,只是不敢想象,很多年以后,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任何一个女孩,在这一天都是最美丽的新娘。祝福,愿你幸福一生,一世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