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读《传习录》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传习录》29条:君子素其位而行

《传习录》29条:君子素其位而行

作者: 037c26111bb7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0:48 被阅读24次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晳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传习录》29条)

    《传习录》29条精读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晳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弟子们各言其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孔子听完子路的陈述后只是微微一笑,其中蕴含的意味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表述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不知子路看到孔子的表情后心中感受如何,冉求与公西华却变得低调起来。冉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唯有曾皙丝毫不收敛狂狷气度,当孔子问:“点,尔何如?”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这说明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谈话时,曾皙一直在旁边鼓瑟。

         曾皙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回答好似戏耍,不料却获得了孔子的赞许,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传习录》257条,阳明先生曰:“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

          陆原静对《论语》此章疑惑不解:儒家主张经世致用,子路、冉求、公西华所对,落在政事或礼乐上,多少有些实用。而曾皙只是追求个人的逍遥自适,与儒家“修己以安人”的理念似乎相背离,为什么曾皙言志,反而得到了孔子的称许?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点出“无适也,无莫也”,正是要破除“意、必、固、我”。

          阳明先生认为,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人的志向落在外面,“能此未必能彼”,有局限性,如孔子对子贡说:“汝器也”。其中,冉求、公西华所对,有“意”有“必”。而子路所对,不仅有“意、必”,还有“固、我”。曾皙不谈政事与礼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只是追求自得其乐,便如孔子所谓“君子不器”,或如《中庸》所谓“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儒家士君子追求自得其乐,与道家之徒隐居山林、消极避世不同。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即是称许曾皙为狂狷之士。阳明先生曰:“狂者志存古人,一切声利纷华之染,无所累其衷,真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

    《传习录》29条疏解

        《中庸》14章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者,平常也,恒久也,“素其位而行”即是率性而行。“素其位”与“不愿乎其外”相呼应,所谓“不外”,非不外于“位”,而是不外于“性”。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对于“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通常解释为:生于富贵之家,就做富贵人该做的事,生于贫贱之家,就做贫贱人该做的事。这样解读“素其位而行”,把“不外”理解为不外于富贵、贫贱之“位”,其实还是落入“汝器也”的境地。君子行乎富贵、行乎贫贱而不拘于富贵、贫贱,富贵与贫贱对于君子弘道来说打通为一,唯如此,才是“无入而不自得焉”。

         儒家虽然主张积极用世,但前提是以德配位,以德性来统率事业,外王事业植根于内圣功夫中,故政治的本质是教化。孔子曰“政者,正也”;“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阳明先生曰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

         仁者必有“知”,知者未必“仁”;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如果单纯追求事功,偏离了德性而落在才智与勇力上,可能为善,也可能作恶。孔门四科十哲中,孔子最看重德行,其次才是言语、政事与文学。

         子路勇猛果断,冉有智虑通达,其才能对于从政来说绰绰有余,但孔子判定子路、冉求为“具臣”,而不可为“大臣”。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冉求后来做季氏家臣,为季氏敛财而受到孔子的痛斥。“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君子是否从政,取决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yue)”。“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从“修己以敬”到“修己以安人”,其中有先后次第。在德性还不足以担负某项政务时,君子应选择沉潜自修,不应该入仕。此外,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君子也不应该降志辱身。如颜子安贫乐道,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受到了孔子的表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29条:君子素其位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i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