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古代文化
《知行合一》:一生伏首拜阳明

《知行合一》:一生伏首拜阳明

作者: 墨隐能能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22:29 被阅读0次
文/图  薇薇

1508年,王阳明心学横空出世,盛极一时。

王阳明,字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相比于王阳明身上的诸多标签,我最喜欢的是他哲学家的身份,他所创造的心学具有无边威力,若能参透,必能产生奇效。

自明中后期以来直到现代,曾国藩、蒋介石等人都高度推崇王阳明的思想事迹,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更是立下“一生伏首拜阳明”的信条。可见,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对后来人的深刻影响。

而在理学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明朝,王阳明心学无疑是在颠覆传统认知,一产生就受到多方攻击,能在重重困难中发展起来,实属不易。

01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是因旧事物不再能满足人的某些需求。

王阳明从小便立志要建功立业,他不断寻找建功立业的方法,先后对排兵布阵、道家养生之术、佛家导引术倾注了十二分的精力,达到痴迷状态。

他也投身时代潮流,跟随大众学习理学知识,因此做了一件高度戏剧化的事——格竹子,结果什么也没有格出来。

1502年,王阳明三十一岁,距离他立志建功立业和成为圣人,已过去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里,他一直苦苦追寻真理而不得,建功立业没有平台,也没有突破理学成为圣贤。

他不断尝试能解决心中疑问方法,可都以失败告终,这个阶段算是王阳明在成功路上的试错和知识积累阶段,彷徨而痛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位伟大的圣贤都要经过一番非比寻常的困苦环境。

王阳明的人生转折点来源于一场政治斗争。

因得罪权阉刘瑾,王阳明被皇帝朱厚照贬到贵州龙场驿站担任站长。

龙场驿站位于今贵州贵阳西北约八十里的修文县城,地处荒僻,虫蛇甚多,瘴气流行,当地的人大多是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大多为阴冷潮湿的山洞。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王阳明那颗求圣之心产生了一个疑问“圣人处此该如何”,可是他找不到和他一样处境艰难的圣人。于是他又把精力用在理学的突破上,希望通过朱熹的“格物致知”来得到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可是他仍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朱熹的“格物致知”和“圣人处此该如何”交织在一起,加上自己之前倾注心血积累的大量知识,在他的脑海里不断撞击着,他不断的思考着被他肯定和否定的问题。

终于有一天,这些问题冲破了他的脑子,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像一幅画一样清晰的呈现在他眼前。于是,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

王阳明心学是对朱熹“格物致知”的拨乱反正,是在理学不能解决他的问题时所产生的新学说,而这个新学说,将指导他所向披靡。

02

王阳明作为一个文臣而能领兵打仗,更是少数的通过军功封伯的人,在他的诸多军事行动中,都是以微小的代价而取得绝对胜利。在领兵打仗中不断创造奇迹,使他成为了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成功,离不开心学的指导,得益于知行合一的实践。

南赣剿匪,王阳明从多方收集关于匪徒的资料,结合政府军剿匪历史,认真分析其中成败缘由,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制定作战计划,最终将匪徒各个击破,彻底扫除,还一方安宁。在这个过程中,他遵从自己的良知,在“事上练”。比如良知告诉他要爱民,为民解忧,因此他竭尽全力的消灭土匪,打完仗后又制定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只在嘴上说着或心里想着爱民,而是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的。

平定宁王,王阳明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平定了宁王谋划了几十年的造反,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此心不动,就是不管外面的事物发展的怎么样了,我心不随外物而动,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推进。而宁王的惨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心不定,被王阳明的计谋打乱了自己的步调。正所谓,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宁王的心被物欲所牵引,一直在躁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镇定自信的指挥千军万马,怎么可能不失败!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广西戡乱,王阳明没费一兵一卒便平定思田,招抚了王受和卢苏,此后又以雷霆之势扫平断藤峡和八寨之贼。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除了使用自己惯用的以贼攻贼和心理战术以外,还因为他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他常年致良知的成果,在政府没让他动断藤峡和八寨之贼的情况下,为了百姓安康,他选择遵从内心良知,为民除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当然,王阳明的心学不止在军事上运用自如,他同时还是个政治家,他的心学在政治上依然所向无敌。

所谓政治,就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种能力,政治没有是非,厉害即是非。

无论是面对张忠团队处心积虑的馋诬构陷,还是后来面对桂萼等人给予的不公平待遇,王阳明始终坚持致良知,良知能判断是非对错,按良知的指引去做,就能获得不动如山的心和排忧解难的智慧。

王阳明在政治博弈中长期坚持致良知,从而达到了超然、自信、不惑、不忧的人生境界。

03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行,就是在事上练,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实践;知行合一,即良知和行为保持一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其实,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苦心还是让我们在良知上用功,而“事上练”不过是个附属品。也许是他认为良知是行动之初,只要源头上的良知光明了,那行动自然不会有太大偏差。所以,在“知行合一”中大篇幅的是在讲致良知,也就是格心。

致良知要明白人人都有尊严,不可侵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且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充当别人的上帝,也没有资格控制别人。

因此,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只听从我自己的内心,遵从我内心的良知。

只有良知光明,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私情和私欲就像人心里的乌云,遮住良知的光辉,因此要格心,去除心中私情和私欲。

感情和欲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只是我们的感情和欲望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把握好一个度。不过度放纵感情,使感情影响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比如,失恋的时候,可以悲伤,但不能悲伤到寻死觅活。不过度放纵欲望,使欲望侵害他人利益,比如,希望自己升职得到升职机会,可以自己努力,但不能给竞争对手下绊子。

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不把抱怨和指责别人当成是一种生活。当我们抱怨和指责别人时,就会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掩盖起来,看不见自己的错误,从而阻碍自我成长和发展。

分清善恶是良知作为品德方面的能力,而分清是非就是良知作为智慧方面的能力。

只要良知认为正确的事,就大胆去做,勇敢的去打破常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要不断审时度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决定。

面对诽谤和嘉奖,要做到此心不动。因为诽谤和嘉奖都是外在环境加在我们身上的,闻誉则喜,闻毁则怒,是让他人操控着自己的情绪。而此心不动,则是从自己的良知出发,做到宠辱不惊。

知行合一,重在致良知,致良知的功夫是简单真切的,在于用心,在于遵从内心。

04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被王阳明心学的威力所震撼,但又存在很大的疑问,看似简单的心学,为何有这么大的力量?像我这样希望争取名利的人,是不是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还好,合上书的时候,王阳明给了我答案。

天底下所有事情就怕“用心”二字,任何事情,只要肯下苦功,肯用心,几乎就没有做不到的。所以,心学力量无限。

而王阳明的心学也没有说不能追求名利,只是在争取名利的时候要凭良知指引。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光明我的良知,让良知不被名利控制。只要做到用良知去追求名利,那就是符合天理的,就是正确的。

心学内涵深厚,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容易,但我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遵从自己的良知,按自己的想法努力过好这一生。

尊阳明为导师,一生伏首拜阳明!

相关文章

  • 一生伏首拜阳明

    此生难得今已得,心学难闻今已闻。此心不于事上磨,更于何处磨此心。 14年无意之中接触阳明心学。之后开始读阳明先生的...

  • 一生伏首拜阳明

    1905年,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海军天才将领东乡平八郎大将在归国庆功宴会面对众多夸赞之声,默默拿出随身腰牌,...

  • 一生伏首拜阳明

    不过估计王守仁先生也没想到,他的到来对这场叛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起码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到底有多大。在听到王守仁...

  • 一生伏首拜阳明

    一生伏首拜阳明 《身心合一养生禅》課程三大核心练习 1、自愈力练习:一种不需要外力,通过自己内力疗愈身心疾病...

  • “一生伏首拜阳明”

    日本历来有一个著名的论调,即“明治养神,大正养士,昭和养鬼。”。相信熟读历史的观众对这三位天皇并不陌生,明治时代至...

  • 一生伏首拜阳明

    有五年左右时间,我是“阳明先生”的迷弟,崇拜得无以复加,属于脑残级,王阳明由“雾满拦江”引入我的生活,雾满拦江是我...

  • 《知行合一》:一生伏首拜阳明

    1508年,王阳明心学横空出世,盛极一时。 王阳明,字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相比于王阳明...

  • 阳明心学小悟

    最近在潜心研究“王阳明的心学”,日本人大战犯东乡平八郎,专门刻了个印章“一生伏首拜阳明”;为何我们拥有阳明,却招日...

  • 阳明一生修心意,龙场悟道写传奇

    “一生伏首拜阳明”。——东乡平八郎 如果伟人可以对比,王阳明与毛泽东很像。 除了思想和政治上的巨大贡献,两人均是文...

  • 一生奉阳明

    对王阳明的崇拜,邻国也有个知名人说过:一生伏首拜阳明。他就是东乡平八郎。 不是想说什么,只是想提醒自己去展现自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行合一》:一生伏首拜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ps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