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场上静悄悄的,人人都在埋头做卷子。学生对好多试题都似曾相识,可若要往卷上写,却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他急得抓耳挠腮。
他缩缩身子藏在前面学生后面,心里“咚咚咚”跳着,躲过监考老师的犀利目光,轻踢后面学生乙的脚,轻声问“丁玲的代表作是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发卷子了,学生甲沮丧对学生乙说:“怎么回事啊?试卷上我都是照你说的答案来写的,可你得了七十六,我竟得了四十七。”
学生乙疑惑地拿起甲的卷子,忽然他哈哈大笑,竟至于捂着肚子,差点儿从凳子上跌倒在地上。
“你至于吗?”我嘴里嘟囔着拿起甲和乙的卷子一对照,看见一题的答案,也笑得直不起腰来,甲一看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乙的卷子上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甲的答案是《太阳照着三个和尚》。
2
课堂上,老师拿出一副《卢沟桥上的狮子》的图画,让学生多说几个成语对这副画进行评价,有人说栩栩如生,有人说惟妙惟肖,有人说千姿百态,再不会了,任凭他再三启发,学生再也说不出来了。
他的脸由晴朗变得多云,从牙缝里说出几个字“出神……”,有几个同学竟说成“出生入死”,老师的脸马上由多云转阴:“怎么回事?大家的积累这么贫乏,连个成语都说不出,看看谁能说出几个贴切的成语。来继续说。”
大家这时反而不张嘴了,个个如泥塑一般,老师再次按住内心不断长大的小火苗,说“出神——”,哪个迟迟疑疑模棱两可地小声说“是出神入化?”
老师长出一口气,迟缓地答道“总算是说出了”,啊?!同学们茅塞顿开似的,原来如此啊!
不知谁在角落里悠悠说到“误会,误会!”大家都听见了似的,七嘴八舌地说“误会,误会!”
一时间,教室里又显出快乐的气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