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 清官难断家务事。
治国不易,理家更难。
考验的不光是你的能力和智慧,还有处世的通达和情绪的隐忍,斡旋辗转和糊涂不言的周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592/8ad11138fc67b6b1.jpg)
勤政敢为可为牧民方官,才思敏捷可为书记御史,聪慧博学可治国理民。可,任你千般大才,却不一定能理清纷繁家事、复杂人情。
毕竟,纵你有道理万千,可家却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所以连曾国藩都说:
“今人都将学问看错了,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绝大学问,不在治国理政,不在牧民治军,而只在家庭日用之间。
所以他才这般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子侄的成长和进步,花费精力写下海量书信以劝诫兄弟子侄,为曾家一族中耕读传家的家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曾国藩家训,更是为后世所推崇,与著名的朱子家训并驾齐驱,一齐绽放于中华民族璀璨光华之中。
曾国藩的家庭观:
一、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592/ce481d823d3daca9.jpg)
家,是一个人的起点,也是一个人的归宿。
一个人想要获得大的成就和不一样的人生,必先从家庭这个根据地中汲取充足的营养。
如若有才,有余力,更应反哺这个根据地,让它茁壮成长,奠定下恒久通透的家族文化。
如何将这个根据地打造的敏达聪慧、仁德大度,便是重中之重,耕读传家的传统便是曾国藩的爷爷定下的家训,曾国藩将之坚持并着力弘扬,终于将这种气质浸入了曾氏子孙的骨髓里去。
后来,曾氏子孙人才辈出,光华夺目,又怎么说不是得意于这美好根据地的哺育和浸染呢。
曾国藩说: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
曾国藩将曾氏老宅的名字命为“八本堂”,更是寄托了他对曾氏的深切厚望。
八本堂取义为以八事为本:
读书以训詁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训詁、声调、得欢心、少恼怒、不妄语、不晏起、不要钱、不扰民,是为八本。
自记,自诫。
二、和以治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592/bb21194cd0d0f22c.jpg)
家和,则万事兴。
如何和家?以孝、悌为最重。
何谓孝、 悌?
孝者,善事长辈,效法前人。夫孝,德之本也。
以孝为基,以德为根,倡导家庭成员孝老敬亲,事老以诚,则厚德生于其间也。
悌者,从心,从弟,敬兄爱长,兄友弟恭。夫悌,善兄弟也。
以悌为梁,联结家中亲情,睦兄情弟,形成互帮互助,恭亲有爱的家庭氛围,兄弟齐心,何事不可为?
所以孔子说: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曾国藩在评论家族传承时说道:
官宦之家,兴旺不过一代;
商贾之家,兴旺不过三代;
耕读之家,一般兴旺五代;
孝友之家,一般兴旺十代。
他以耕读传家,教育子侄要耕作和读书,以此为本,将此作为家训传至每位家人都奉行不逾。显然,他并不止于此,他想追求更好层次的以孝友传家,以图十代百代之兴旺发达。
曾国藩说: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三、勤以持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592/e23f0791cb38c54a.jpg)
人而无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
他主张家庭成员要勤,家长更要勤,以为表率和引领作用。
他的“八宝饭”理论,为曾氏家人所共知,并要求家族成员身体力行,必须亲自实践。
八宝饭: 书: 读书; 蔬: 种菜; 鱼: 养鱼;
猪: 养猪; 早: 早起; 扫: 打扫;
考: 祭祀; 宝: 维持一团和气。
他告诉曾氏子孙,无论你显贵如何,都必须身体力行的参加家族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境况和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去践行。
曾氏子孙代代皆有英才,人人都不普通,便是良好家训奠定的气质和根骨。
借用朱柏庐《治家格言》三则为本文结尾,亦为人生训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