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子有时候去开会的时候,会被导师问这样的问题“你最近在忙什么?”,回想一下,好像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学术,可是好像也没有好好练习辩论,好像也没有出去玩......这就怪了,我究竟做了什么?偶尔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陷入沉思:我的时间究竟去了哪里?
慢慢的,我开始刻意记录自己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以找出究竟是何方小妖怪偷走了我的时间,我发现了这几个细节,就好像是黑洞,把我的时间吸走了。
其实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彦子觉得只要我们需要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时候才更需要管理。对于彦子而言,时间管理不是为了把每块时间都占据,而是为了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花费更多时间、。
1.微信回复。
因为做了一些和自媒体相关的事情,我每天的微信特别多,有一次发现自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都在用微信,简直太可怕了。
解决方案:
每天预留固定的时间来回复微信,比如午饭后的15分钟;晚饭后的15分钟。
剖析自己聊微信的内容,是不是有一些可以用更高效的语音替代,或者自己是不是可以使用语音转换文字功能。
2.没有提前规划自己每天的安排。(做什么+做这件事要花费的时间)
(1)导致不能合并可以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有很多事情可以合并做掉,就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我们小的时候都做过一个数学题,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妈妈做饭、扫地、擦桌子等需要的时间,并让我们帮妈妈把这段时间更合理的分配。其实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也是很适用的,比如,如果我今晚写下了明天要做的任务,其中有一项是按摩,还有一项是去银行开通信用卡,由于这两个地方是在一起的,所以我就可以安排自己找一个银行会开门的时间段去做按摩,这样我就不用特意做地铁去那个地方两次了。
(2)导致我不知道当前该做什么。
有时候因为没有把自己第二天的任务写在便利贴,就导致自己第二天做完自己想起来的事情后,就忘了我今天还有任务,以至于我就听个音乐呀、看个电影呀,等一天结束的时候,惊呼:妈呀,忘了还有个事情~!
有时候是因为忘了给每个任务都规定一个时间,导致自己效率不够高。比如,做导师的课题任务,如果我给自己规定三个小时做完,或者不给自己规定时间,那么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屡试不爽~
解决方案:
每天晚上做第二天的规划(任务+完成时间),像对待复盘和读书一样,让自己养成习惯。
3 精神上没有鼓励自己。
有时候觉得自己出差了很累,或者坐飞机了,觉得自己应该很累,就会精神很放松,导致自己进入困倦的状态,效率很低。
但是我会发现当我打起来精神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是不会出现这样散漫的状态的。
解决方案:
每天只要保证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其他时间就要不断告诉自己:我已经休息够了,是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的~
之前读过《柳比歇夫的一生》,他记录了很久自己做每件事情的所用的时间,以至于后来他可以规划出自己做很多事情所用的时间。比如他去旅行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旅途的长短估计自己可以读的书目,然后就可以带相应数量的书籍了。彦子觉得我们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对很多事情所需要用的时间进行精准的预估。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掌控感呀,仅仅想想,就十分美好。
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状态,彦子就需要做的以上自己提出的建议,并且每周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时间管理情况进行反思,敢于面对自己惰性胜利的地方,并且继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