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一只名叫爰居的大海鸟飞到了鲁国都城的东门,且在东门外停了两天,这引起了百姓的围观。
这只大海鸟,形似凤凰,大如马,百姓和当时的执政者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鸟,觉得很新奇,认为这是一只神鸟。
于是,当时的执政大臣臧文仲便号召全城的百姓都来祭祀它。
这件事情被展禽知道了,对此展禽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臧文仲颁布这样的政令实在是太过迂腐,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祭祀,是国家的大法,而法度,则是政治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为国家的常法。现在无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正确方法。
这段的意思就是说,祭祀是国家的重大事情,必须有制度作为前提,作为大臣,要知道什么该祭祀,什么不该祭祀。如今,却要无缘无故地祭祀墙头上的一只大鸟,这不是合适的为政之法。
接下来,展禽提出了祭祀大典的五个标准,这也是圣明的先王制定祀典的准则: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第一,推行的法令有利于百姓的,这个要祭祀。
第二,勤政为民,死在任上的,这个要祭祀,这是为国家过劳而死。
第三,有安定国家的重大功绩、重大功劳的人,这个要祭祀。
第四,能带领国家抵抗重大灾害的,要祭祀。
第五,能够抵御外患,且是重大外患、大的强敌的,这样的要祭祀。
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也就是说,符合这五个标准的,才能够祭祀,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不在祀典之内,是不能祭祀的。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展禽开始举例说明。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从前神农氏拥有天下,他的后代名叫柱,能种植各种谷物和莱蔬;夏朝建立以后,周的始祖弃继承了柱的事业,所以作为谷神祭祀他。
展禽举的第一个例子是烈山氏,烈山氏就是炎帝神农氏,我们中华民族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指的就是炎帝。
炎帝的儿子叫柱,非常能干,在农业上很有建树。待到夏朝建立时,在夏朝有个叫弃的人,这个人就是周朝的始祖,又叫周弃。周弃继承了柱的手艺,同样在农业上有所建树。
因此,后世就把弃当作谷神来祭奠。谷神叫稷,江山社稷的稷就从此而来,所以周弃又叫后稷。
后稷谷神是展禽举的第一个例子。接着他又举了第二个例子。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后代担任土官之长,称为后土,因能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作为土神祭祀他。
共工氏,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洪水之神。
传说,共工长得凶神恶煞,人面蛇身而红发,性情愚蠢而凶暴,野心勃勃,是皇帝系部族长期的对手。
据《山海经》载,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触怒不周山。
共工自知无法战胜祝融,但又不想死在他手里。于是用尽浑身法力,用脑袋撞向山石。
不周山是擎天巨柱,也就是支撑天的柱子,结果这个擎天柱被共工同归于尽般的一击之下,支撑着天穹的不周山竟从中断裂。
天柱崩塌之后,半边天垮塌下来,无数天水席卷大地。至此,大地陷入到长久的洪涝灾害之中,世人深受其害。
显然,这不过是个传说,因为古人不理解这种自然现象,所以用传说来解释。
在这里,展禽说共工氏执掌九州,与烈山氏一样,为天下之主。共工氏的儿子叫后土,他本事很大,“能平九土”,就是能治理天下的土地。所以,后世就把他作为土神来祭祀。
土神叫什么呢?叫社。我们常说的社稷,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这都是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
这是展禽举的第二个例子。
接下来,展禽又列举了一系列的人物,都是谁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