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微博凑巧刷到对于男孩的教育,基本意思是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培养独立自主能力,还有做一些脏活累活,培养承担责任,不要满足他,让他想要什么自己争取,还有要有竞争感,但要遵守规则知进退,还有需要男性参与带娃,有男子气概之类的,最关键是推荐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
我听着讲的十分有道理和启发性,翻阅了一下《父母的语言》,主旨就是孩子从小要有丰富积极的语言环境,这样孩子语言发育完善,智力其他能力也会不差,有种语言是孩子成才的基础的意味。
文中通过讲述这位医生为耳聋儿童做安装助听器经历来一步步探索研究出来语言的重要性,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育,我边看书边觉得我在教育孩子上面有一步做的最正确,从小给予儿子丰富的语言环境。
毫不夸张的说我从儿子未满月就开启了和他的交谈,那时候坐月子也很闷的,只能自得其乐,儿子那时候还不会说话,可是我可以跟他念叨,无论他听懂与否,我都把他当作最好的倾听者,指着房间里各种物品告诉他名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0782/ee1039ccae02ebc4.jpg)
给他唱儿歌,或者放手机歌曲,还有伴随着我边唱边跳的滑稽动作,儿子有时候睁大眼睛特别好奇的看着,到后来习以为常的转头看一眼然后不理我,我还专门买了可爱娃娃贴纸,贴在他视野内,每天给他熏陶上课,指着小娃娃的粉色帽子,鼻子眼睛嘴巴都给他演示一遍。
也就是说儿子从小在我的诉说丰富语言环境下长大的,除了我,孩子奶奶带娃也是各种逗他,边说边表演,儿子五个月开始学会爸不爸不的喊,到慢慢后来妈妈奶奶爷爷姑姑姐姐等这些简单称谓在一岁前已经可以口齿清晰的叫出。
儿子哄睡也是伴着我和孩子奶奶的歌曲,以有节奏的语言入睡,这同时促进儿子节奏感强,儿子从小蹦到大,小时候一放腿上就双腿蹦,一放音乐伴着节奏手舞足蹈,节奏感特强,卡点特准,如果在床上躺着,那就是双腿踢着跳,感觉他好像不停的都在活动。
那时候一岁前不会跑,天天抱着在各个房间转来转去,把贴在墙上的古诗拼音念给他听,然后就出现了儿子会发出a音,并且还会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连起来,不过每次念不会换气,连续念着憋的小脸通红,孩子奶奶还心疼的不让再读了。
正如《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里写的父母每分钟和孩子交流词汇数要达到两三千个,这样有益于孩子接收语言教育,促进脑神经发育,我想我和我儿子交流估计有超过他们研究的数目,小时候是没话找话的跟儿子念叨。
等到了一岁多是天天读书,不停的灌输,我并没有想拔高或提前教育他多么厉害成才的想法,只是觉得人从书中乖,养成爱阅读习惯,也不再想看动画,保护了眼睛,而且我买的对应他年龄的游戏书籍,和他互动玩游戏,念儿歌,通过玩中学,至于他能吸收多少,我觉得那是他自身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0782/108519d34fce7c69.jpg)
关键为他的品行打基础,我如果枯燥说教他也听不懂,借助书里浅显易懂故事最适合了,效果也十分明显,儿子较同龄来说懂事早,自理能力也强,都是书里指引加上学以致用的结果。
书里专门跟踪了四十二户家庭,不同阶层,有贫穷,低级,中级,高级,最后的结果是高级中级阶层孩子上了幼儿园表现基本比贫穷低级的优秀,并不是龙生龙,凤生凤,关键在于每分钟父母对孩子说的语言数是否数量大,而且要有积极亲密的家庭环境。
贫穷家庭和低级家庭不但父母跟孩子交流的语言少,而且容易说出粗鄙俚语,这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发育的,语言上不丰富,大概脑发育成熟度不能达到充分,小时候可能不那么明显,但长大后就能通过各方面能力区分出来。
还有家庭和谐环境很重要,儿子心心念念的出去玩是要我和孙先生都陪着,喜欢爸爸也喜欢妈妈,他眼睛里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他,他爱爸爸这种闭关模式,还有每次爸爸倒奶粉,他都要提醒给妈妈倒杯水,我在家和他吃水果都提醒给爸爸留一份,幸福和谐家庭环境里更能培养出健康阳光活波可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