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上)

作者: 妄言妄念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22:19 被阅读111次

        公元1610(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明光宗的第五子朱由检毫无波澜的出生了。

      朱由检的父亲是明神宗所不喜的太子明光宗,母亲是其父所薄的婢妾。他幼时过的并不如意,在其五岁时,因其父降罪于其母刘氏,命人杖毙之。遂让其庶母西李抚养。不久西李有了女儿,难以照顾周全,于是便由其庶母东李抚养成人。公元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册封其为信王。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便由其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即崇祯帝。明熹宗驾崩前诏信王至龙榻前:“朕自知命不久矣,特诏皇弟前来安排身后事。”信王大哭:“皇上只是龙体欠恙,安心修养不日就将痊愈,万万不可说此话丧气话。”明熹宗看了看他: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遂崩。

      明史“上病亟时,召皇弟信王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宫为托,及委用忠贤语。既崩,忠贤自出迎王入。”(《明史·宦官传》)。

      同月丁巳日信王继皇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崇祯”。朱由检继位后,勤勉政务。二十多岁已是两鬓斑,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干。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明朝一度有了中兴之象。

      崇祯继皇帝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即“魏忠贤的宦官集团”。但朝野上下遍布魏忠贤亲信。当时的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为锦衣卫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为了迷惑魏忠贤他一面像哥哥朱由校一样,优待魏忠贤和客氏,一面将信王府中的待奉宦官和宫女逐渐带到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听从皇嫂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整个宫中,都处在一种非常恐怖的气氛当中。

      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于崇祯,于是便用美色诱之。朱由检不好色,自然对美色毫无兴趣。但怕引起魏忠贤的疑心,朱由检将魏忠贤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下,但都仔细搜了身。结果发现,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崇祯命人将药丸毁去。

      魏忠贤千方百计地想引导朱由检做一个荒淫皇帝。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就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这一招,同样被崇祯识破。朱由检对此大发感叹:“皇考、皇兄皆矣!”于是杀心更重。经过精心策划,最终灭了魏忠贤的宦官集团。

      崇祯登基后国家已成亡国之象。自崇祯朝以来旱涝、蝗灾、瘟疫不断。《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由于天灾人祸国家已是内忧外患。外有辽东鞑靼虎视眈眈,内有流寇烧杀抢掠。然而崇祯亲信的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大都是当时江南士绅、富商巨贾的子弟),只顾自己利益,罔置国家于不顾。趁清除魏忠贤集团之机,大肆削减各种商税。国家财政本就入不敷出,削减商税后更是雪上加霜。

      面临财政问题的崇祯更是缩衣节食,每日都是清汤白菜,常服更是补了又补。以为天下朝臣榜样,希望皇亲贵胄捐钱捐物,然而仍于事无补,竟无一人情愿。崇祯叹道:“皇亲贵胄平日享尽皇家恩泽,值此国难当头之际,竟无一人站出。”

      在军事上崇祯重新启用袁崇焕,天启年间袁崇焕得孙承宗器重驻守宁远。努尔哈赤在收复了女真各部后建立金政权史称“后金”。然后挥师南下入侵大明,一路势如破竹直至宁远后方才止步。努尔哈赤让袁崇焕开城投降:“我有铁骑三十万,你敢阻我还不快快投降。”袁崇焕大笑道:“铁骑三十万恕我不敢苟同。然后大呵道:“你最多只有十三万,哪来的三十万。”别说三十万,就是十三万换做别人只有一万余兵也是不敢和他打呀!然而就是袁崇焕利用坚城利炮重伤了努尔哈赤,逼得后金只好退兵。努尔哈赤回到沈阳后不久便死了。明熹宗知道后大喜,遂设辽东巡抚袁崇焕任之。后来因魏忠贤所不喜只好辞官归乡。

      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辽东。袁崇焕进京面圣对崇祯慷慨陈词,计划五年复辽,并奏疏他经略辽东的方略,崇祯闻之大喜。袁崇焕又复奏:“以我的能力治理辽东绰绰有余,但是众口难调。一出国门,便是万里之远。岂会无人嫉能妒贤?虽不能以权力掣臣肘,但也能用意见乱臣的谋划。”崇祯闻之沉吟良久道:“朕赐你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又赐予袁崇焕蟒袍玉带银饼,其辞之不受。

      崇祯二年,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崇祯虽然不满袁崇焕先斩后奏杀死毛文龙,但由于毛文龙曾经两次带兵到山东抢掠钱粮,言“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劣迹斑斑,又在给皇太极的书信中说:“汗凡有旨来,我皆领受,无不遵行”,“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尔牵兵前来,我为内应,如此则取之易如掌”,已经有投敌的趋势,崇祯自己也对毛文龙早有不满,认为毛文龙“通夷有迹”,故而对毛文龙之死甚喜,对袁督师斩毛文龙嘉谕倍至。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崇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z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