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红楼梦人物7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5-02 05:14 被阅读0次
品评:红楼梦人物73

读至此处,心中很是为金钏不平:宝玉早已与袭人有了“云雨情”,哪里用得着金钏“教坏”他?王夫人若全程装睡,想必也应该将两个人的对话听了个清楚。宝玉口口声声要向王夫人“讨”了金钏去,要“在一处”的话,难道王夫人没有听到吗?王夫人的闭目塞听,宝玉的胆小怯懦,都是金钏不归路上的催命符。虽然,王夫人不曾将驱逐金钏的真实原因说出来,可是宝玉的声誉并不见得就可以得以保全。

金钏的尸首刚从井里捞上来,宝玉“强奸不遂”的谣言便传了出来。这也是后来宝玉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宝玉挨打,诚然如袭人所言,是该被贾政教训一顿的。但是金钏的死讯令宝玉“五内伤感”,“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去”,也是宝玉真实的心灵感受。

后来,宝玉在凤姐生日上缺席,一大清早便出了城,素服祭拜金钏,可见对于金钏之死,宝玉内心是充满了惭愧内疚的。虽然没有法律的制裁,但是严父的一顿狠打和良心的谴责,都是对宝玉身心的责罚,这与王夫人的“不安”“垂泪”有相似之处。

金钏死后,宝钗马上来到王夫人处,宽慰姨母。她对金钏之死的“解释”历来被读者诟病:“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者在井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此处暂不讨论宝钗的虚伪、冷漠,我们只看宝钗的主要意图,那就是她要替王夫人开脱,减轻王夫人的负罪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否认金钏是自杀而死,就是最“体面”的掩饰。因为宝钗也很清楚,自杀是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就要报官处理,私埋人命是犯法的。宝钗是个聪明人,大致能猜到金钏自杀与宝玉有关,金钏是奴仆,处于社会最底层,可是一旦金钏之死与宝玉、王夫人扯上关系,那么就会有损贾府的声誉。

要维护贾府的声誉,最好的办法就是否定金钏是自杀而死。金钏是贾府的家生子,金钏的父母没有像鲍二媳妇娘家的人一样,要去状告贾府,王夫人也“慷慨”地补偿了白家:五十两银子做丧葬费,宝钗的两套新衣服做装裹;还赏了金钏母亲几件簪环,又找了僧道念经超度。

金钏死后,空出一两银子月钱的缺儿,王夫人又把这每月一两银子给了玉钏,让她吃“双分子”。王夫人善后的工作做得如此到位,想来金钏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要去告发贾府和王夫人“威逼人致死”吧。更何况,清代法律规定,奴婢告主子本就是犯罪,就是以下犯上,无论有理没理,都要遭到严重处罚。

相关文章

  • 品评:红楼梦人物1

    《红楼梦》人物之贾母 贾母,又称史老太君,贾府上下尊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

  • 品评:红楼梦人物3

    《红楼梦》人物之巧姐 贾巧姐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巧姐由于年纪幼小,在书中出场不多。她生日七...

  • 品评:红楼梦人物5

    再论《红楼梦》人物之王熙凤① 王熙凤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聚焦的、辐射的作用。《红楼梦...

  • 品评:红楼梦人物6

    再论《红楼梦》人物之王熙凤② 《红楼梦》一面无情地揭发凤姐一切罪行,并不遗余力地刻画出她独断独行、不恤人言、不顾后...

  • 品评:红楼梦人物2

    《红楼梦》人物之王夫人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她是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之母,贾政之妻,是王熙凤的姑姑...

  • 品评:红楼梦人物4

    《红楼梦》人物之李纨 李纨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字宫裁。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

  • 【112】孙策:此吾之萧何也

    文人雅士惹人倾慕,要说名士风流,品评起人物来也是不留颜面。魏国见识了自称狂病的弥衡,蜀国见识了廖立品评蜀中人物,吴...

  • 世说新语044|赏誉(一)

    赏誉指鉴赏并赞誉人物。魏晋时期盛行对人物的品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赏誉》是《世说新语》第八门,共1...

  • 陪伴营|我读《世说新语》09——赏誉第八

    《世说新语》中第八篇叫《赏誉第八》,一共156个小故事。 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

  • 读《红楼梦》品评

    评《红楼梦》 凭君莫笑苦情人, 豆蔻梢头正逢春。 美貌佳人含恨死, 风流才子断离魂。 合书仍觉沉甸甸, 提笔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评:红楼梦人物7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eo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