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朋友圈被“17岁男孩跳桥身亡”的新闻刷了屏。各色各类的看客,带着各色各类的评判,哪怕是一些“砖家”,也是带着有色眼镜评头论足。我看着眼花缭乱的评论,不禁皱起了眉头——教育真的不能像处方药一样,解决任何疑难杂症吗?
中外很多的教育家,开出了很多教育良方,渗透到教育体制中,仍然有细枝末节的问题出现。当教育的负面消息一出现,家长慌恐、教师怀疑、学校也惶惶不安,感觉整个社会都不好了。我们面对这些信息,又该如何抉择呢?

我的教室有55个孩子,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学校的制度都是统一的,我们有没有培养出来同样能力的孩子呢?答案不用说,大家心知肚明。但学校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学校教育像一个框架,用来锁定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学习基本的知识,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他们又是这世界上最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种体制下,是无法殊途同归的。学校教育只能是一个方向,就像这世间的水一样,不管它们之前是什么形态,到最后都要依着地势流向大海。
也就是说,不管大家、专家怎么说,我们的教育还得落实到教育的主体上,要针对每个孩子独有的特点来因材施教。但是面对班容量如此庞大的现实,学校又仿佛是无能为力的。落到最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家长会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乃至人格。

就最近热点中“17岁男孩跳桥身亡”这件事,为什么大家的关注度会那么高呢?在这个自媒体发展繁盛的时代,我们明知道一些媒体是为了攫取热度而以偏概全一些事情的,可为什么这些消息还是会被不停地关注与转发呢?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作为家长教育的盲区,我们无法预知我们的教育模式正确与否,我们想关注的就是我们所害怕的。我们可以批判男孩的同学,可以批判男孩的妈妈,甚至批判男孩子的不负责任,可是我们很少有人能站在教育长线的角度,思索一下我们眼下做的一点一滴,会不会酿成未来某天的大祸呢?
经典教育不是全部适应,精英教育也不一定能教育出绝对的精英。作家长的大忌就是跟风,近年来什么“情商培训”“挫折教育”“逆商培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洗脑着广大家长。经历了一番刻意训练,也没有几个孩子真的被培养起来了,感觉还是“老样子”。家长们不由得发问:难道我们错了?

世间的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几千年前的老子都悟出了这世间的无常与辩证。教育,一直在摸索,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父母是唯一一种没有经过培训而直接上岗的职业。我教室里有位家长很明智,她没有给孩子报我们当地最厉害的应试类初中,而是很清晰地分析了自己孩子的性格,最关键的是清楚地知道孩子的缺点,找了一所能够发展孩子能力的学校。
能清楚地找到孩子缺点的家长其实是少之又少的,家长们很容易在爱的光环下,虚幻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某些方面的超群人才,比如,学习、钢琴、舞蹈等等,然后花很大代价去培养。结果如何,我们可以想见,顶尖和精英都是少数人拥有的,我们得有一颗接受孩子平凡的心,我觉得这才是来自于家长的爱。
我们每个作了爸爸妈妈的人都是如此平凡,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拥有三头六臂、拥有超能力呢?我们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给他们最大的恩赐了,如果因为孩子的到来,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是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因为我们很容易在自己下了很多心血的事情上,报之以最强烈的期待,但期待是有风险的,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当我们得到了糟糕的结果,那付之一炬、全盘崩溃的感受会演化我们对自我的怀疑,那么一切的不美好,可能因之而起……
古之有许多令我们今人无法超越的圣贤,想一想那个时代,哪有什么系统的教育模式啊,不过是到了读书的年龄,推出去读书;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派出去只身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磨练心智的过程,之前书本里学过的知识,也很快在遇到的事情里得到了实践。只身一人面对的所有困难和未知,都是修其身心的最好方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痉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才能“增益其所不能”,让他在苦难中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巨大成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是顶天立地的君子。
那么,反过来考虑,这样的孩子会不管不顾地轻生,让至亲难过吗?这样的孩子会因为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找同学发泄吗?这样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私欲,伤害别人吗?这样的孩子,在他们做了父母以后,会对自己的孩子施以不公正的待遇吗?
不会的!他们在苦难中,懂得了珍惜与感恩,懂得了这世间一切的来之不易,包括宝贵的生命。
所以,教育难道不是一条长线吗?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纪伯伦的诗,望各自珍重——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均是不易,且行且珍惜。
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