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一条长线【六上随笔(七)】

一条长线【六上随笔(七)】

作者: Li三金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20:58 被阅读125次

最近朋友圈被“17岁男孩跳桥身亡”的新闻刷了屏。各色各类的看客,带着各色各类的评判,哪怕是一些“砖家”,也是带着有色眼镜评头论足。我看着眼花缭乱的评论,不禁皱起了眉头——教育真的不能像处方药一样,解决任何疑难杂症吗?

中外很多的教育家,开出了很多教育良方,渗透到教育体制中,仍然有细枝末节的问题出现。当教育的负面消息一出现,家长慌恐、教师怀疑、学校也惶惶不安,感觉整个社会都不好了。我们面对这些信息,又该如何抉择呢?

我的教室有55个孩子,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学校的制度都是统一的,我们有没有培养出来同样能力的孩子呢?答案不用说,大家心知肚明。但学校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学校教育像一个框架,用来锁定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学习基本的知识,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他们又是这世界上最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种体制下,是无法殊途同归的。学校教育只能是一个方向,就像这世间的水一样,不管它们之前是什么形态,到最后都要依着地势流向大海。

也就是说,不管大家、专家怎么说,我们的教育还得落实到教育的主体上,要针对每个孩子独有的特点来因材施教。但是面对班容量如此庞大的现实,学校又仿佛是无能为力的。落到最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家长会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乃至人格。

就最近热点中“17岁男孩跳桥身亡”这件事,为什么大家的关注度会那么高呢?在这个自媒体发展繁盛的时代,我们明知道一些媒体是为了攫取热度而以偏概全一些事情的,可为什么这些消息还是会被不停地关注与转发呢?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作为家长教育的盲区,我们无法预知我们的教育模式正确与否,我们想关注的就是我们所害怕的。我们可以批判男孩的同学,可以批判男孩的妈妈,甚至批判男孩子的不负责任,可是我们很少有人能站在教育长线的角度,思索一下我们眼下做的一点一滴,会不会酿成未来某天的大祸呢?

经典教育不是全部适应,精英教育也不一定能教育出绝对的精英。作家长的大忌就是跟风,近年来什么“情商培训”“挫折教育”“逆商培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洗脑着广大家长。经历了一番刻意训练,也没有几个孩子真的被培养起来了,感觉还是“老样子”。家长们不由得发问:难道我们错了?

世间的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几千年前的老子都悟出了这世间的无常与辩证。教育,一直在摸索,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父母是唯一一种没有经过培训而直接上岗的职业。我教室里有位家长很明智,她没有给孩子报我们当地最厉害的应试类初中,而是很清晰地分析了自己孩子的性格,最关键的是清楚地知道孩子的缺点,找了一所能够发展孩子能力的学校。

能清楚地找到孩子缺点的家长其实是少之又少的,家长们很容易在爱的光环下,虚幻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某些方面的超群人才,比如,学习、钢琴、舞蹈等等,然后花很大代价去培养。结果如何,我们可以想见,顶尖和精英都是少数人拥有的,我们得有一颗接受孩子平凡的心,我觉得这才是来自于家长的爱。

我们每个作了爸爸妈妈的人都是如此平凡,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拥有三头六臂、拥有超能力呢?我们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给他们最大的恩赐了,如果因为孩子的到来,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是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因为我们很容易在自己下了很多心血的事情上,报之以最强烈的期待,但期待是有风险的,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当我们得到了糟糕的结果,那付之一炬、全盘崩溃的感受会演化我们对自我的怀疑,那么一切的不美好,可能因之而起……

古之有许多令我们今人无法超越的圣贤,想一想那个时代,哪有什么系统的教育模式啊,不过是到了读书的年龄,推出去读书;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派出去只身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磨练心智的过程,之前书本里学过的知识,也很快在遇到的事情里得到了实践。只身一人面对的所有困难和未知,都是修其身心的最好方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痉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才能“增益其所不能”,让他在苦难中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巨大成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是顶天立地的君子。

那么,反过来考虑,这样的孩子会不管不顾地轻生,让至亲难过吗?这样的孩子会因为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找同学发泄吗?这样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私欲,伤害别人吗?这样的孩子,在他们做了父母以后,会对自己的孩子施以不公正的待遇吗?

不会的!他们在苦难中,懂得了珍惜与感恩,懂得了这世间一切的来之不易,包括宝贵的生命。

所以,教育难道不是一条长线吗?

图片均来自我爱的阳台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纪伯伦的诗,望各自珍重——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均是不易,且行且珍惜。

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相关文章

  • 一条长线【六上随笔(七)】

    最近朋友圈被“17岁男孩跳桥身亡”的新闻刷了屏。各色各类的看客,带着各色各类的评判,哪怕是一些“砖家”,也是带着有...

  • 根根小诗选

    七绝:赏春随笔六首 (一) 日落西山映晚霞,炊烟袅袅有人家。 柴门轻叩无人应,早有桃花院上爬。 ...

  • 速写局部练习:头发⑤

    日更挑战第53天 头发分为长发和短发。 长发有直发和卷发,根据发型来处理线条。用长线,如需要接成一条长线,两条长线...

  • 七发

    容斋随笔·随笔卷七·七发 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丽旨腴词,上薄《骚》些,盖文章领袖,故为可喜。其后继之者,如傅...

  • “了结”【六上随笔(六)】

    周五的中午,对《易中天品三国》进行了一个“了结”。 从刚开学到现在,五周半的时间,每天中午95分钟...

  • 看《带你长大》读后感

    家的延长线 选择一个环境,关键看它有没有具备家的延长线?能不能像家一样接纳孩子?正如一条延长线把“安心当自己”、足...

  • 夏之赋

    【七绝】酷暑随笔 文/张罗 六月青天日暮迟, 炎蒸江柳倦垂枝。 ...

  • 《守望长城》:千万人走过了,还会有千万人走

    余秋雨曾说:「地球上有两条人造的长线,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是中国人的骄傲。一条是万里长城,一条是运河,这两条长线,使...

  • 诞节受贺

    容斋随笔·随笔卷六·诞节受贺 唐穆宗即位之初年,诏曰:“七月六日,是朕载诞之辰。其日,百寮命妇宜于光顺门进名参贺,...

  • 四十八岁随想录(七)自由的天空

    点击进入上一篇随笔《江郎才尽,无欲则刚》 以下随笔七月初回家看妈妈后零星写下,这几天整理成文: 记忆中七月的老家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条长线【六上随笔(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qs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