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我有时常想: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发达的脑和手,而没有坚硬的脊梁,那也只能成为民族之林中的无脊椎动物。
如果一个人不能主宰自己,那他就永远只能趴下当奴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但历史不是卑鄙者们开拓的。
几千年来,中国的强者之魂主宰着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历史。
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屈原、包拯、海瑞等,这样的硬骨头历史上每朝每代都不乏其人。
这就是中国的民族魂、领导魂,正是他们倡导了正义,维护了正义;正是他们敢于大吼一声, 勇敢地站出来,用牺牲自己的名利,甚至生命来维护正义。
周恩来总理正是因为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才肩负起了救国民于水火的重任。
周恩来毛主席也在《祭黄帝陵》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答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1937年4月5日 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都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所有的人都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为天地立心,首先我们要有心怀天下苍生的胸怀,而这种胸怀首先是要不断的修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而得来。
有了这种胸怀的人,自然也就有远大的抱负,立志于为天下生民请命,为圣贤教育得到发展和继承而用尽全身力气继毕生所学也在所不惜,终其目的是万世太平。
任何一个人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认识指导的。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如何降伏自己这颗躁动不已的凡心,这是修心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心为物役,外感六欲,内伤七情,要想降伏这颗凡心谈何容易。
荀子曰:“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几十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生到处是险滩,是陷阱,稍一不留神,控制力稍微差点,就有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一个人若过不了自己的心关,是必然会出大问题的。要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万恶皆由心起!
总之,我觉得做人就要做个正气凛然的人。人要有浩然之气,此语源于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代表着古人修养的最高要求。
浩然之气 文天祥祠题字这种浩然之气在历代的仁人志士身上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传统。
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
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
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道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让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担当和责任。
著名书法家聂成华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世事纷杂,美丑交错,但只要能保持水般的柔和、清澈与灵动,保持山般的质朴、沉稳与执著,就能在生活中随遇而安,淡定自若,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千般美景,万里晴空。
《菜根谭》曰:“士君子大夫,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菜根谭》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身怀绝学的各种知识分子,都能心怀天下,以毫无保留作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科学知识等得到发展和传承。
网友评论
早点休息哦,晚安好梦o(* ̄3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