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228
(一)长信秋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意译:清晨,殿门刚开,(我)就拿着扫帚去清扫。百无聊赖之际,暂且手执团扇(在这长信宫里)徘徊度日吧。看手中团扇,(想自身遭遇,都难改秋后被弃的命运。)纵然美颜如玉,也比不上那丑陋的寒鸦,还能带着昭阳宫(君王)的日影飞过来。
简评:这首诗中,作者设身处地地想象班婕好失宠之后蛰居长信宫的孤寂与凄凉。这首诗中,“团扇”、“寒鸦”、“日影”三个意象非常鲜明。班婕妤曾以“团扇”自喻,作者在此也加以运用,暗含了班婕妤难改秋后惨遭抛弃的凄凉。“寒鸦”这个意象,正与“玉颜”形成鲜明对比,寒鸦尚且可以在朝阳宫里与君王为伴,而我(班婕妤)美颜如玉也还是被冷落在这长信宫吗?此处“朝阳日影”正是班婕妤内心向往之物,却由不及“玉颜”的“寒鸦”带来,这其中的满心委屈与满腹怨气,怎不叫人心寒。诗中没有一个“怨”字,却有说不尽的怨气,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二)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意译:他把家迁徙到了城外,我沿着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找到了他的家)。近处的篱笆边上新种了菊花,秋天到了却还没有开放。敲敲门,(里面很安静)竟连一声犬吠都没听到,要去西边的邻居打听一下情况。邻居说他上山去了,回来时总是已经夕阳西下。
简评:这首诗歌中,作者创造了“郭”、“野径”、“桑麻”、“篱”、“菊”“山”、“日斜”等主要意象。“郭”即城外,远离熙攘的城市,开阔、疏朗;“野径”即乡间小路,安然、宁静;“桑麻”意味着自然、舒展;“篱”边“菊”更有陶渊明般的世外悠然;“山”也暗含着挺拔的风骨。更亲切的是,诗人要拜访的隐士陆羽,每天进山逍遥,流连忘返,总是要等到日落西山才返家。这一连串的意象,把隐士隐逸、洒脱、安然的形象瞬间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译:刚下了一场新雨,山上更显得空旷、廖远。秋意渐浓,天色渐晚。明亮的月光照射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小石上流着。竹林喧闹,洗衣女归来,莲花移动,渔翁下船捕鱼。一切随意,春天的芳菲已尽,王孙公子自己选择留下。
简评:王维这首诗写的极为宁静、淡然。一个“空”字,写尽作者心意。“明月”“清泉”两个意象意味着明朗、清澈、悠然。原本是两个静物,却连用两个动词“照”、“流”,虽是动作,但是,月光如水静撒清辉,小溪清澈安然流淌,整个画面更加幽静、安然。最喜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竹喧”与“连动”看似写喧闹,但这些只是当时的客观环境,虽然喧闹,但作者内心岿然不动,依然空无一物。“蝉鸣林俞静”,以动衬静,作者内心依然“空空如也”一无挂碍。这一切都映照了开篇一个“空”字。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一切随意,一股禅意涌现在读者心头,袅袅萦绕。
(接下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