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典散文文艺荟萃明月共光辉
《<史记>研读》225:管晏列传 - 草稿

《<史记>研读》225:管晏列传 - 草稿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06:15 被阅读0次


                管晏列传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颖上县)人。他在年少时经常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鲍叔牙了解他的才能。管仲家境贫困,经常在分配财物时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一直善待管仲,没有任何怨言。

不久之后,鲍叔牙跟随了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跟随了齐国公子纠。纠在和小白在争夺齐国君位时失败身死,管仲也被囚禁,小白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管仲被任命为相国执政,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九合诸侯,匡扶天下,这都依赖于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在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在分配钱财时每次都多给我,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很贪婪,因为他知道我家境贫寒;我曾经替鲍叔牙做事,但结果却更加穷困,鲍叔牙并不认为我很愚笨,因为他知道做生意就会有赔有赚;我做官后多次被国君驱逐,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能力欠缺,他知道我是生不逢时;我曾经在战斗中选择逃跑,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生性怯懦,他知道我这样做是因为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战败,召忽自杀,我被囚禁受辱,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之所以不羞小节,只是为了显功名于天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后,主动位列其后,服从其管理。他的子孙世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多世享有封邑,家族中经常有名大夫涌现,天下人称赞管仲贤德的,反而不如称赞鲍叔牙能知人的多。

管仲出任齐国相国后,仅凭借面积并不广阔的齐国土地,背靠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和百姓同甘共苦。他在《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这充分表明,其理论符合下情就很容易推行,凡是百姓喜欢的,马上推行下去;凡是百姓反对的马上废止。

管仲执政时期,明辨事情的轻重缓急,审慎开动国家机器,善于把灾祸转化为福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齐桓公因为责怒他的少姬改嫁,派兵进攻蔡国,这本身是个说不出口的战争理由,但管仲引导其顺势伐楚,责问楚王不进贡包茅到周王室。事实是齐桓公派兵北征山戎,但管仲借机责令燕王修召公之政。至于柯地会盟,当时齐桓公想推翻和曹沫的口头约定,管仲借此劝说齐桓公遵守承诺,所以诸侯这才归附齐国。所以说:“懂得索取与舍弃,这是治理国家的瑰宝。”

管仲的富裕程度超过齐王公室,有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饮宴的用具,但齐国人却不觉得他有多奢侈。管仲去世后,齐国人遵守他订立的为政之道,始终是诸侯中的强国,以后经过一百多年后有了晏子。

晏婴

晏平仲(?~公元前500年),名婴,莱国夷维(今山东省潍坊高密市)人。他先后辅佐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以做事节俭、量力而行在齐国受到重用。晏婴担任齐国相国后,吃饭不一定有肉,不允许妻妾穿着丝帛衣服。他在朝时,国君说话涉及到他时,他都庄重地陈述个人意见;说话不涉及到他,他也能正直地去办理。国君有道,他立即顺从;国君无道,他权衡行事,所以他历经三世,威名闻达于诸侯。

越石父很贤良,却因犯事被囚禁。恰巧晏婴在路上碰到越石父,就解下自己车左边的骖马把他赎买下来,然后同车而回。晏子没有和越石父打招呼就进入内室中,过了很久没有出来,越石父要求和晏婴绝交,晏子顿时蒙了。他赶紧整理衣冠道歉说:“婴婴我虽然不仁德,但还是帮助先生从囚禁中解脱出来。先生为何这么快就和我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个道理。我听说君子在不知己的人面前紧张,而在知己的人面前很舒畅。刚才我还在囚禁之中,您那时还不了解我。夫子既然已经了解并解救出了我,就应当是我的知己。对待自己的知己却行事无礼,我还不如仍然在囚禁中。”

晏子赶忙把越石父请入客厅,待为上宾。

晏子任齐国相国,有次出门时,他驾御的妻子从门缝中偷偷地观察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作为晏婴的驾御,上面有车子大盖,扬鞭策马,一副得意洋洋得志的样子。

驾车的回到家中,她妻子要求马上离婚,她丈夫赶紧询问其中缘故。他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足六尺,但却担任齐国相国,名震诸侯。上午我刚刚观察他外出,意志深沉,有种身居下位的谦恭。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一名仆御,却得意洋洋很是知足。你们的差距太大了,所以妾我想离开你。”他的丈夫果然收敛了很多。晏婴感觉很奇怪,就进行询问,驾御者以实相告。晏子后来推荐其御者出任齐国的大夫。

太史公曰:

我仔细阅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其中的记载太详细了。读完他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的做事,所以依次编写他们的合传。因为他们的著述很多,世人很多了解,所以这里不再论述,只是记载些轶事。

管仲是世人所称颂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其中原因在于,当时周王室势力衰微,齐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督促他实行王道,而只是辅佐他成为霸主。古语说:“要努力成就君子美德,努力纠正其过错,那样君臣百姓之间就能亲密无间了。”这大概说的就是管仲吧?

齐庄公被杀后,晏婴枕伏在尸体上痛哭,完成臣子应尽的礼节后才肯离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见义不作为是无勇”吧?至于他及时劝谏,敢触犯君主颜面,就是所谓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吧!假如现在晏婴还健在,我就是替他执鞭驾车,也是很令自己向往的事情啊!

晏子使楚

司马迁有诗赞曰:

夷吾成霸,平仲称贤。粟乃实廪,豆不掩肩。转祸为福,危言获全。孔赖左衽,史忻执鞭。成礼而去,人望存焉。

黄其军

      作于2020年6月15日(古历庚子年闰四月廿四)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伯夷列传

三王世家(三)

三王世家(二)

三王世家(一)

五宗世家(三)

相关文章

  • 《<史记>研读》225: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颖上县)人。他在年...

  • 读《史记.管晏列传》

  • 【每日经典品读】1

    【经典原文】 管子曰: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经典大意...

  • 《史记.管晏列传》新读(上)

    《史记.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

  • 《史记.管晏列传》新读(下)

    (二)管鲍之交与晏婴、下属之间交往的不同启示 1、从管鲍之交事件谈鲍叔牙智慧 在“管鲍之交”这个世代为人称道的故事...

  • 【历史闲谈】史记《管晏列传》漫谈

    《史记》说是纪传体,但和今天的人物传记其实差别很大,七十列传里的很多人物描写根本不会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目录,从出...

  • 读后感—《史记》管晏列传

    说管仲,就一定要提鲍叔牙。没有这个赏识他的人,管子可能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草根要逆袭,最快的方式大概就是找到一个赏...

  • 史记之管晏列传第二

    2019 01 10 史记之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是贤能之人,好友鲍叔牙知其贤,始终善待之,年少曾与鲍叔合伙做生意,分...

  • 读书-史记-伯夷管晏列传

    记叙了伯夷、叔齐、管仲和晏婴的生平,其中,尤其伯夷叔齐的宁死而不入污浊世俗让人印象深刻,一则这是一种理想,个...

  • 史记(四十二)管晏列传

    管仲的出身并不好,自小家贫,没有背景,如果没有人发现并认可他的才华,可能他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机会。他的好朋友鲍叔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研读》225:管晏列传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ni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