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生活,已多年没有听过蝉鸣。如今的盛夏酷暑,我们早已习惯了室内的空调冷气,却忽略了大自然中的夏天,有那么多天然之美和乐趣,譬如蝉。
还记得小时候,随着入夏的天气愈来愈热,蝉也越来越多。不知它们什么时候出现的,满山遍野,房前屋后,只要有树的地方就有蝉,有蝉的地方就有它的叫声。流火般的晌午,人们热得汗流浃背、无精打采,那些蝉却兴高采烈地发起了大合唱。
通常,起先是一两只,试探性地叫几声,那声音怯生生的,像初学弦乐的孩子,拉出来那不连贯的蹦跳音符;又像是隐藏在树叶中的密探,向伙伴们发出的几声暗号,仿佛在说:演奏会就要开始,各位准备!顿时,千万只蝉一齐应和起来,它们撩足了劲,热情澎湃地投入到合奏中,那金声玉振的音乐,时而流畅明快,如潺潺流水,欢乐地洋溢在树冠绿荫之间;时而雄浑激昂,气势磅礴地在树林中回响。
乍一听,也许你以为蝉声聒噪,但如果你细听一会儿,你就会发现,那蝉真是兢兢业业的大自然的音乐家。在大合奏中,每一个声音都是那么和谐、协调,升高或回落,它们似乎都熟悉着每一个韵律,每一片蝉鸣都是大自然的一支歌曲,是难以模仿的天籁之音,仔细听来,也别有一番韵味呢!
歌唱,是蝉的天赋异秉。在这热情似火的盛夏,它们全无居夏思冬的后顾之忧,可以歌唱时,它们便尽情放声歌唱,好像在自己美妙的生命而喝彩,让人听着不由得生起一阵感动:蝉在泥土中潜伏四年,而后冲破黑暗,历经痛苦,挣脱束缚自己的壳,才能存活一夏,它们嘹亮的歌唱,却诠释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夏天的歌颂。
听蝉鸣,可静心。我小时候也曾觉得蝉太吵了,抱怨它们没完没了地叫,然而,奇怪的是,我总是在蝉鸣中,午睡得特别香,甚至到了不听蝉鸣就睡不着午觉的程度。听着蝉鸣,就不会想着其他事情,只是随心跟着蝉鸣起起落落,听着蝉声如雨,心就慢慢静下来了,心静了,便也感受到了清凉,因此很快就闭目入睡了。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听蝉鸣而静心也是可行的,将蝉鸣当作一首曲子,便会发现其中之美。可以说,是蝉把漫长的炎夏,点缀得生机盎然、诗意悠扬。
记忆中,对于还是孩子的我们来说,蝉的鸣叫声不仅能让我们午睡香甜,蝉也带给我们很多乐趣,比如捕蝉。我最喜欢跟哥哥去捕蝉,我们准备一根竹竿,还有“生胶”,这是一种废弃材料,倒点儿火水就能发酵开来。哥哥在竹竿尖黏上“生胶”,看到树上的蝉,就悄悄把竹竿伸过去,一黏到蝉的翅膀,它就飞不走了。我没有竹竿,看到矮一点的蝉,便用手去抓。我又兴奋又紧张,慢慢走近它,眼看着一只蝉就要到手,谁知它倏的飞了起来,还在我脸上洒下几点清凉的“蝉尿”,又叫了一声,把别的蝉都吓走了,真是太气人了。
有时我们也去捕蝉蛹。晚上,我们拿手电筒朝树上照,就能看到正准备脱壳的蝉蛹爬在树干上。它们既不会飞,也走不快,要抓它们太容易了。我们把蝉蛹抓回来,轻轻的放在竹篮里,或蚊帐上,然后静静看着它脱壳。它的背部裂开了一条缝,露出了里面绿色全新的肢体。在它的努力膨胀中,裂缝越来越大……直到头部和翅膀完全露出来。
起先,它的翅膀是蜷缩起来的,我着急地想帮它抚开翅膀,哥哥阻止了我:“别动,这样会伤害它的!”哥哥说得没错,刚刚羽化的蝉,它的身子和翅膀都是非常嫩的,我们不能碰它,也不要“助力”它脱壳,否则会造成它的残缺。看来,这种生命的蜕变,只能让它独自去历经挣扎,才能获得自由。观看一只蝉蛹的羽化过程,我既紧张又钦佩,它让我获得了一些人生的启发,看那蝉蜕,也俨然是一件艺术品。
我们捕蝉,却从不忍心伤害它。正如哥哥说的,它在黑暗中潜伏了那么久,才获得短暂一夏,我们怎能随意禁锢它?因此,我们抓来的蝉,只是摸一下它,近距离看一看它,就把它放飞了。刚刚蜕化的新蝉,我实在舍不得放它走,哥哥说蝉是要喝露水的,我们只好把它放到院子的树干上,让它自由飞去了。第二天,我们又听蝉鸣,不由得听得更仔细:那大合奏中,我们放飞的几只蝉一定也在当中!想着它们在自由地高歌,我们高兴极了。
蝉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夏天的,人们常抱怨它聒噪,其实那只是人们自己心中烦躁所致。万物有灵,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蝉蛹破茧而出、羽化登枝、餐风饮露、高歌盛夏,这些都是属于它的生命的精彩,它们的存在也点缀了夏天,它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保护它、欣赏它。试想,若夏天没有了蝉鸣,大自然里四处静悄悄,那是多么寂寞!
又到了夏天,想起小时候的蝉,我和哥哥在电话中聊得兴奋不已,蝉歌唱了夏天,也美妙了我们的童年。在城里难以听见蝉鸣,我们干脆约定,趁着假期,我们回乡下听蝉鸣去!我心里美滋滋的:夏有蝉鸣,是多么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