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关系里都有不同的自我。我们所处的关系,决定着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我们要善于从关系的视角看待自我,发展自我。
从关系视角拓展改变空间
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中,在不同的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决定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塑造新关系,自然会发生新变化。面对不同的关系,自我个性也会发生改变。
曾连续两年送了两届毕业生。两届学生的家长和学生需求反差较大,使得老师的角色出现了较大反差。
第一届学生老师更换频繁,导致家长也非常的疲惫,不断的适应各个老师的不同要求。家长们也曾多次找到学校,表示给配备固定的老师,能够将学生一教到底,这样也便于家校之间的交流。
我接班的时候是四年级。家长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我的角色能不能坚持将孩子们送到毕业。家长告诉我说:“老师,您是孩子们的第七位语文老师,第六任班主任。请您这两年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到毕业,千万不要再换老师了!”
家长们的期待很简单,也很殷切:不要再换老师。我的角色任务也很简单:把孩子们带到毕业。家长们的期待诉求简单了,家校关系也比较容易协调。两年下来,角色相对稳定,家校关系配合一直比较融洽。班级管理和教学效果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也赢得了家长信任和尊重。
第二届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中途接班是因为老师工作调动,同样是毕业年级,与前届相比,对老师的角色要求相对较高了一些。升级的角色定位,对我形成了个高标准和要求。在付出上远远大于上届学生,即便如此,家校关系远不如上届的顺畅。
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关系中,角色的努力程度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我们要善于利用在不同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展现不一样的自己,为自己的改变拓展更大的空间。
塑造好系统中的角色
角色是在系统中逐渐生成的。我们每个人总是属于某个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可以是公司、家庭,也可以是社会。系统为了运作,会逐渐给系统里的人分配不同的角色。系统里的人也会慢慢习惯这个被分配的角色,角色就变得相对固定。
比如:在班级里,老师会以一个有尊严,有权威的长者出现;在办公室里,会以一个随和,平易近人,或者是独特个性的同事、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上级领导面前,会以一个有能力,比较自觉的员工的身份出现。
在这个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一个拼图,是系统把彼此塑造成现在的样子,共同完成这个大拼图。
在师生关系这个系统拼图中,需要有学生、家长等积极的配合,才能更好的维护教师的权威,这张关系拼图才会更加完整。如果老师想改变自己的身份,以朋友的角色,亲近学生,爱护学生。那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系统和关系的转变。这种关系的转变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让师生、家校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我们在面对不同的系统时,可以尝试着变换不同的角色,找到更利于系统中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途径。
成为独立成熟的主角
成熟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边界感。知道什么是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更清楚什么不是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别人怎么样,也不要管最终的结局怎么样。
在处理家校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分清什么是老师的事,什么是家长的事。边界清晰,更会受到尊重。
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偏不袒,做到公平公正,秉公处理,定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面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矛盾,我们也可以适当调和指导,但一定要远离因孩子教育,而产生的夫妻矛盾,甚至是家庭矛盾,否则会深陷泥潭,纠缠不清。
关系是如此神奇,即会让我们迷失,也能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在系统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扮演好不同关系中的角色,成为每一个剧本中的主角。
(文中内容观点来自陈海贤教授的《了不起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