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作者: 心若灵兮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20:55 被阅读0次

                            文/若兮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申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文学也就是传播儒之“道”的手段和工具,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来解释,在现今的写作也是适用的。当然,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某些封建思想文化在此演进过程中,或淘汰,或更新,以被赋予另一种思想特征。

      譬如古代的文人有严重的忠君思想倾向,历史已为他们印上了鲜明的烙印。所以,推而广之,所谓的道,理应在思想文化,人文理念等方面,加以人性的关注,尤其是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物欲横流的现象司空见惯,比比皆是。手机电视机,无论打开哪一种传播媒体,都是开闸泄洪的感觉,铺天盖地的无用信息,红包满天飞,人人似乎都在为钱挣扎,为钱奔波,有人真缺钱,有不缺钱的人吗?但是,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没有?当然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回到了一个“道”字上,这里面就包含了很多道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所谓欲壑难填,就是这个道理。道之不存,有德生焉,德之不存,有义生焉,义之不存,有礼生焉,礼之不存,有智生焉.这个“智”指的是见识和智慧。

      韩愈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原始社会,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为生存而生存,哪有道可言?由此可见,道是人类文明的觉醒,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得到温饱,方能追求精神生活层面的东西,乃至提升到美学方面的追求。有了阶级,有了不同的社会阶层,道的概念和内涵,也是一步一步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2019.5.13  听潮居

相关文章

  • 论道

    合谋

  • 论道

    坐道不论道,道在斜阳外。修心不修身,空在镜中净。

  • 论道

    题款释文: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江山一局棋。

  • 论道

    孰与君相逢,不过路相交。 既非同一道,顾我又何须? 今我失必得,功名诗远方。 莫言志不取,辈有昆山玉。 译:我与你...

  • 论道

  • 论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论道

    这个题目可大可小,亦幻亦真。 昨天与神话谈缠论无意中用到了“道”这个词。古人文章中常有“道”。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 论道

    天地万物,皆有道理。道,有规则或无规则的规律、现象。 宇宙未生,道先生。宇宙死而道永恒。 道,焉能与道生之物平起平...

  • 论道

    文以载道者,其非知道者,道以文载之,乃道之可道,然非道也,古之能文者,不可数,而能道者,未有一二,曹植八斗,迫写七...

  • 论道

    人年轻强盛之时为金钱情爱所役,中年斑白之后,有希长生之心。心慕道始萌,而身伤残未补。靡靡积习之性,空务食色之好。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cd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