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的时候,我和友人去了国家博物馆。曾经只在书本上见过的文物,这次大部分都在国家博物馆见到了。
尤其是青铜器,看实物和图片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当庞大的青铜器摆在眼前时,你会深感震撼不由得一圈又一圈的围绕它观看,一边走一边猜想,古人是如何在当时的生产能力下铸造了如此的庞然大物;
盂青铜鼎 禹青铜鼎 五铢钱纹青铜鼓 虢季子白青铜盘 后母戊鼎当微小的青铜器映入眼帘的时候,你会深感不可思议不由得一圈又一圈的围着它审视,每一圈都伸长脖子脸紧贴展柜玻璃,生怕遗漏每个精妙的细节。无论器物的大小,每一件都让人感到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四羊青铜方尊更不要说一些青铜器上还有铭文,那依稀的古老篆体文字,透过千年的时光向后人叙述曾经的重大事件,仿佛一个前辈在对来观赏的后辈口述历史。虽然青铜器物无声,也不会移动,但是那简短铭文伴随着遒劲的篆体字一同携刻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血脉里。千年来,沧海桑泰它们大多曾经沉睡地下,但是一旦出土,便是将历史再次重现人间。与此同时,汉字的魅力和渊源也是让人惊叹,虽然篆体铭文多数是不认识的,但是当看过注解再看铭文,竟然依稀能认出大致的样子。在那一刻,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作为这么历史悠久的族群后裔,真是多么的荣幸啊!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有的历史总是遗漏在打扮之外。在我看到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之后,我觉得神奇到超出以往对古人的认知。
三星堆青铜面具 三星堆青铜面具青铜面具极具个性的凸眼大耳,虽然夸张,但是看起来却不怪诞和可怕。尤其是越看越觉得古朴凝重,越觉得耐看。三星堆没有文字记载,因此也无法任人打扮西安,因此保持了素颜的美的同时也成了谜。别的文武是美的让人着迷,而它是谜一样的美丽。也许好奇是人的本性,而对自身过往的好奇更胜于其他。突然发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恰恰又是从来没有记录过的,而且又是和留下的截然不同,这真的是能要人命的谜。最终的谜底是什么?也许将来能揭晓,也许永远尘封于历史。
看完青铜器我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但是后面看到的展品更是让我觉得此行物超所值。彩绘石雕的威武武士,威武的气势跃然于石上,感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戴帏帽女骑俑一身酷酷的潮流范,在当年戴朝廷禁止的帽子,想必也曾是反叛的青年;梳着如同米老鼠耳朵一样发型的侍女,不知道是自己标新立异还是她家小姐的任性妄为?不管是谁,都是可爱的小姐姐;金丝玉缕衣真是奢华,穿着这样高规格的葬服必是皇亲贵胄,只是金丝玉缕衣并不能保肉身不腐。
五代·后唐·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彩绘陶戴帏帽女骑俑 侍女陶俑 金丝玉缕衣有的文物是自地下出土,在发现之前后世之人并不知道它们存在过。但是还有的文物,是一直流传世间,从一开始就被人万分珍惜,那就是书籍尤其是古书籍。在国家博物馆里,我看到那些泛黄的古书纸张上,黑色浓郁的墨汁印刷着宋体的汉字,感觉到一种美,一种格式整齐的美。不同于青铜器的古朴厚重美,不同于石雕的技艺巧夺天工美,不同于陶器的斑驳色彩美,也不同于瓷器的温润如玉美,就是一种整齐的工匠工艺美。可是它并不呆板,也不造作。
看到的古书基本是明清两代的,因为在明以前纸张还是很昂贵,没有达到普遍化的使用。古书籍的文字是繁体字,基本都能认得,顺着从右自左、从上到下的竖行行文顺序,便可以阅读。
西厢记 窦娥冤张生和崔莺莺,窦娥冤等等的故事就是通过书本流传下来,口口相传毕竟比不上文字记载的准确和完整。我现在还记得张生和崔莺莺分别的场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我想很多人都读到过,而且我和所有人读到的是一样的,一字不差。这就是书籍的格式美,保证传承的原汁原味。
元朝秘史还看到一本很奇特的书叫《元朝秘史》,竖着两排字,大的字是正文,小的字是解释。正文每个字都能认识,但是连起来完全不知道意思,而且行文也无逻辑。单看正文大字,真的是觉得不知所云,要不是书名叫元朝秘史,感觉这就是一个醉汉喃喃自语的胡话。可是看注释,完全就懂了。原来正文是蒙古语直接音译过来然后用汉字记录,所以单看正文除非懂蒙古语,否则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该书作者不详,很是佩服该书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并翻译注解,可想当年是费了多少功夫。
庄子 论语 孟子 楚辞 左传当然古代读书人必读的《论语》,《孟子》,《左传》,《庄子》也是古代出版界必不可少的业务。在国际博物馆里也都见到了,这些也算是古代的教科书了。古代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体系,断句的时候就在断句处画一个红圈,表示从红圈处断开。而且对于这些经典,书上都是有注释的,具体的讲解每句话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看来古人也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记住且理解。
溥仪退位诏书 孙文大总统誓词在展馆的结尾处,临近出口的地方,我看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孙文的大总统宣誓词。故去的王朝在这个诏书终结,从此不复,新的时代来临,势不可挡。馆内的文物都是见证者,有的强盛威震天下,有的富裕羸弱苟且,有的残暴让人为奴。现在的我就是个看客,看它们在时间的长廊里顺序上演,看它们的起起落落,也看它们留下的这些器物,以此回想它们的过往模样。
有故去就会有将来,继承者还是要继续前行,一路向远方的未来走去,把未来变为故去,然后再继续开创未来。历史的规律总是这样,谁也没法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