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7月至今,从迷茫忐忑到信心百倍,从找不见人到对方主动打电话联系……
七年多时间,西峰区北街街道东大街社区禁毒专干薛琳,在社区这方舞台上,担任着禁毒专干的角色,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姨,你干这份工作有啥意思呢?没编制,钱又少,活还多,责任又大!”面对外甥女的不解,薛琳哈哈一笑:“你可能感觉姨没你工资高,没你的工作体面,悠闲。但是,你有你的舞台,我有我的舞台,你不懂。我的心小,只能装下东大街道社区的几百户居民,几千口人。东大街辖区每年每家都平平安安,不要有新滋生的吸毒人员,不要有复吸人员,不要有贩毒,不要发生治安案件,我就感觉很欣慰,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禁毒专干是干啥的?”
作为西峰区首批招聘的禁毒专干,这个班上?还是不上?在当时,薛琳的心情是矛盾的。对于即将面对的“特殊人群”,敢接触?敢干吗?
家人亲戚朋友也纷纷劝说:“瓜子,你不敢干,禁毒专干家访时受到侵害的事例你又不是没有听说过,太危险!”
经过反复考虑,薛琳下定了决心:虽然工作对象是“特殊群体”,但也是正常人,只要带着耐心,诚意去开展工作,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禁毒专干是干啥的?”经过最初的培训,薛琳和同事们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熟悉各类法律法规,记学习笔记,为管理对象建立档案,家访,督促尿检……
薛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条例》自己年年都在抄,做到对业务知识熟记在心。心中有了底,家访时,心中便多几分勇气与胆量。
薛琳有一条大红色的围巾,关于这条围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有一段令她难以忘怀的记忆。
那是上班的第二周。薛琳第一次和同事史玉梅去社区康复人员王某家中,提前在档案中找到了王某的地址,结果是毫无悬念地吃了“闭门羹”。
给王某妻子打电话,对方接通电话听明来意,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已经离婚了,请不要骚扰我!”
无奈,只好求助于片区民警,找到了王某哥哥的电话,总算联系上王某,和王某见了一面。面对薛琳,王某的态度不好,抵触情绪很明显:“我个人的事情,为啥要和我哥联系?”薛琳一时语塞,但冷静下来之后,薛琳开始软言细语地和王某聊起天来,只字不提他吸食毒品的事情,只是种种理解与关心,并再三保证替王某保密,不会公开他的个人隐私。
家访结束,出门时外面刮着大风,薛琳和史玉梅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天很冷,冻得耳朵生疼,路过金象大厦时,她便进去买了这条围巾,把自己从头到脖子缠得严严实实,直留下眼睛呼闪呼闪。
对于薛琳来说,这次家访成功是个良好的开端。从此,她和同事们便在社区禁毒专干这个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吃谁家饭就把谁家碗端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薛琳和同事们也总结出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待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接触时不要提及吸食毒品等敏感话题。注意对一些个人隐私的保护。薛琳说:“如果一个人还能维护自尊,维护面子,大多都能戒断。”
在工作中,薛琳发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无意间沾染上毒品。“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是病人,我们不能排斥他。”
在工作中,薛琳永远是轻声细语,但是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她可以和家人闹情绪,但在工作对象面前,她永远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
“要干就干好,在工作中负起责任,做到问心无愧。吃谁家饭就把谁家碗端好。”担任禁毒专干以来,薛琳她们的工资由最初的每天20多元涨到现在的30多元,很多人都劝她:“你的付出和你的收入不成比,划不来干。”但是执着的她却越干越有激情。
时间翻到2011年,禁毒宣传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社区禁毒专干、派出所民警、家属、志愿者组成的“四位一体”工作管理体制,相互配合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等活。粗略算下来,薛琳参加的各类禁毒宣传活动已不下百次。
每次开展宣传活动前,制作横幅、联系讲解员、印制宣传资料、策划互动活动内容、购置奖品……一样都不能少。“很多时候,人犯错误都是由无知造成的。禁毒宣传就是要让人们对毒品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薛琳说,有次在戒毒所看到一个才16岁的孩子,让她深感痛心,更让她意识到禁毒宣传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如果在学校接受了宣传教育,回到家里,孩子就可以讲给家人听,提高警惕性,比如,孩子在外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吃的或喝的,大人也不要吸陌生人给的烟。逐步将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进行渗透,提高全民的禁毒意识。
在东湖公园门前,在小区门口,每次宣传时,薛琳和同事们都很开心,因为她总能听到居民的称赞与鼓励,对于她来说,这是最宝贵的肯定。
“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今年的工作最为忙碌,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年。薛琳深有感触。
2015年8月31日国家禁毒委启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工作施行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与细化,让禁毒工作越来越有条理。薛琳和同事们将手里的资料重新进行了归整,分类,做到底子清,任务明,工作起来也更有头绪。
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部门联动,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积极进行帮扶、培训、就业、安置,让这些“特殊群体”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与帮助,更加积极地面对新生活。
“姨,我一定好好做人,一定不会再沾染那种东西。”这是一位社区康复对象李某拍着胸脯对薛琳下的保证。
当时刚接触李某时,屋漏偏逢连阴雨,父亲患病,母亲外出打工,妻子离婚。到了家中,只见李某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不愿意搭理人,桌上的尘土有一铜钱厚。看着这一切,再看看李某年轻的面庞,薛琳有些心酸,她坐下来,认真做起家访,几句话唠下来,触碰到李某心底的柔软,李某感觉到社区禁毒专干是真心对自己好,是真的想让自己重获新生。
此后,薛琳和史玉梅去李某家中越来越勤了。逢年过节,社区禁毒专干来家里慰问了,带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有慰问金。李某母亲心脏不好,社区禁毒专干时常来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她精神上支撑。社区还积极协调,为李某申请办理了低保、廉租住房补贴。
我心换你心,社区的关怀,社会的支持,李某终于重新面对人生。他积极配合家访、汇报思想、定期尿检,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薛琳和同事家访时从来都是避开孩子,并多次嘱咐李某一定要好好做人,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今,李某和家人的生活走上正轨,薛琳和同事们心上的石头也落下了,但她们不时还是会给李某打个电话,了解他的近况。长期下来,彼此之间已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更像是朋友和亲人。
今年以来,北街街道办事处东大街社区被列入庆阳市禁毒工作网格化管理试点社区。试点,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就要成为全市的样板,被观摩,被学习,被借鉴,这份责任重大。薛琳和同事们加班成为了家常便饭。各级领导现场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作内容不断充实完善,最令薛琳和同事们感动的是,北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楠多次和社区干部一道加班到深夜,从资料的装订,到会场桌签的摆放,以及现场解说词的修改,大家共同讨论确定。
要说累不累,肯定累,但是工作有方向感,有来自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有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更有各方对于工作的肯定,薛琳工作起来信心百倍。
“我的心很小,只装着东大街社区这些居民,这些吸毒人员,只要他们都平平安安,家庭幸福,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这是薛琳的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