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书中阐述,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同样的事给不同的人做,所耗费时间的差异十分惊人。
比如,一个家庭主妇为了给远方的女儿寄张明信片,可以花上足足一整天:找明信片半个小时,选择用哪张明信片要一个小时,花半个小时查地址,再用一个小时仔细想想该说些什么话……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大忙人可以在20分钟内寄出一叠明信片!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来做,所用时间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一方面是做事的习惯不同。掌握了做事简洁的方法,养成了高效做事习惯的人,速度就快;而习惯了拖延的人,做事就慢。另一方面,是时间分配与计划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项8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我们分配了8小时去做它,那么,确定无疑,我们的确会耗尽8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即便它事实上只需要8分钟的时间。
一般来说,只要给定我们多少时间,任务就将使用多少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告诉我有一年的时间,那么这个任务就将花一年的时间完成;如果你告诉我有两年的时间,那么这个任务也将花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种效应是真实的,我们的确会调整自己的速度以满足最后的期限。如果我们认为有充足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不会早早地去完成它,而是给自己增加多余的、无用的事情去填充多余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拖延和时间的浪费。
所以,我们必须分外小心“帕金森时间效应”,避免我们宝贵的时间被吞噬掉。当我们接到一项任务的时候,我们同时会接到这项任务的时间限制:有时会很紧急,有时却会很轻松。
我们不应该完全遵循给定的时间限制,而需要针对任务的具体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期限,并按照这个期限去完成任务。特别是在给定的时间很宽松的时候,这样做非常有必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避免因为陷入“帕金森时间效应”这个怪圈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快!快!快!为了生命加快步伐!”这句话经常出现在英国亨利八世时代的留言条上以警示世人,旁边往往还附有一幅图画,画面的内容是没有准时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绞刑架上挣扎。当时信件都是由政府指派的邮差派送的,邮差如果在路上延误要被处以绞刑。
可见在那个时代,不必要的耽搁被视为犯罪,它会给肇事者自身带来严重的处罚。看来,属于小毛病的拖延绝对应该避免,因为有时候它会带来致命的危险后果。
人生拖延不得,时间是珍贵的,卓越的人都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人。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电灯、留声机、电报机等两千多项发明,这些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人一生中能有一两个发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常人往往难以想象爱迪生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如何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其实,爱迪生的秘诀在于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爱迪生常对助手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人生太短暂了,要想办法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正是靠着勤于思考、节省时间的途径,爱迪生的发明事业才得以蒸蒸日上。
要想克服“帕金森时间效应”,我们必须在开始每一项任务之前,先规定好最后的完成期限,有了期限就有了压力和约束,我们便会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