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碗会之二爷的火绳

作者: 泰山寒梅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2:46 被阅读5次
老碗会之二爷的火绳

老碗会上年纪最大的要数二爷了。二爷八十多岁了,这在高高的个子挺的笔直,耳不聋,眼不花,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下巴垂下一缕雪白的胡须。

二爷住在这条正街道的最北头。二爷是唯一不在老碗会上吃饭的人。他是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的人,特别注意形象,从不在外头吃饭。吃过饭,他会提上小椅子,来参与老碗会。

在老碗会上,二爷腰带上总是别着一根带烟包的长烟袋,玉石嘴,铜烟锅。胳膊上总是跨着一条火绳。火绳的一头冒着一丝青烟。它一整天都着着火,抽烟的时候,吹吹着着暗火的绳头,绳头的暗火就红了,换近烟锅,烟袋一吸就着了。这样就省下了2分钱一盒的火柴。帐怕天天算,天长曰久,节省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在当时经济和物质相当贫乏的历史时期,平时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是非常必要的。

老碗会之二爷的火绳

火绳是用苞谷胡须拧搓而成的,像根超长的麻花。拧搓火绳不摊本钱,秋后,苞谷黄了,苞谷扳了,剥去苞谷穗的包皮,把废弃的苞谷须收集起来,以备拧搓火绳时所需。

闲暇的时候,取出苞谷须,在上面喷洒点水湿润一下,便于拧搓。火绳拧搓好了,在太阳底下晒干,以防霉变。

火绳白天点着,晚上掐灭,整整着一天。

六十、七十年代,农村用火绳的人多,到了七十年代末,火绳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基本绝跡了。而这个时期,二爷仍在使用火绳。

七十年代末,二爷在他八十四门槛上终没跨越过去,走了。他是自然老死。没害大病,没拖累儿孙,他走的安祥,走的干脆。村里人都说他不知这是那辈子积来的福份。自此,村里再就没有人使用火绳了。

相关文章

  • 老碗会之二爷的火绳

    老碗会上年纪最大的要数二爷了。二爷八十多岁了,这在高高的个子挺的笔直,耳不聋,眼不花,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下巴垂...

  • 二爷的火绳

    我记得村头的二爷,是我们门中年纪最长的老人。我们的父母们见了都对他很敬重。可能是由于上了年龄的缘故吧?二爷的脸上皱...

  • 老碗会之抬杠

    钟楼下就是老碗会。我现在所说的钟楼决不是闻名中外的西安钟楼,而是我们家乡的钟楼,正好在我家门口。说是钟楼,其实既无...

  • 老碗会

    在当代社会,许多的文人墨客笔尖之下,一提到故乡,异乡的游子便落泪于“每逢佳节倍思亲”,归属的浪子便感叹...

  • 老碗会之谝故事

    谝故事是老碗会上最热闹的一项内容,也是这些大老粗里比较文雅的一件事。一人说,众人听,会场安静,秩序井然。 故事来取...

  • 老碗会之幺车

    只有过年那几天老碗会就放假了,都在家里吃饭。吃饭后,也不用上工。都陆陆续地出来了,聚在老碗会的阳阳坡晒暖暖,谝闲传...

  • 老碗会之谝社火

    过去,临近年关之际,老碗会也就格外地热闹起来了。闲聊的主题当然是社火了。这是祖宗留下的唯一艺朮瑰宝。对于社火这个主...

  • 老碗会之丢方

    丢方是流行于关中农村的一种游戏。它是农民在劳作之余,放松,娱乐的智力游戏。它简单易行,看似和下棋差不多,终究是有区...

  • 老碗还在,老碗会没了

    端起老碗,就会想起老碗会,挺怀念的。 老碗还在,那种粗瓷大碗,已经换成精致的陶玉碗,换成了不怕打的钢精盆。...

  • 老碗会之抽水烟的老人

    在老碗会上,一个和我同辈而年龄比我大许多的老者,按理我应该叫他老哥。但从没叫过。因为总觉得他和年龄相差甚远,叫哥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碗会之二爷的火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l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