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在于解释

作者: 一潘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3:33 被阅读4次

    写作不在于解释,当然要解释的人也有他的自由。

    就像我不解释的自由一样。

    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于怎么分析和构建逻辑链。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要有战略目的,整体把控,还一定要有对于“战术”细节的培养以及每一层逻辑的养成,深度思考每一步骤之间的关联,找到真正作用在这些步骤之前的粘合剂,找到真正适用于这些“技法”联合起来的理论。

    只有找到了这些理论,我们才能将这些“技法”演练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神奇武器。

    写文章就是这样的。

    看很多书不一定能够写好文章,同样不读书更不可能写好文章。看书的目的不是“学来用”,而是“学者思”,思考的转化能力是划分上下水平的初步能力。

    “走马观花”式的,读了就忘了,自然没什么功用,读书不过是浪费时间;深挖细嚼的人,失掉了文字的缥缈,文学的意境,容易吊成书袋,迂腐死板,令周围人讨厌;看了书就故弄玄虚,拈胡伪道、笑不露齿的人,毕竟像是文弱的完美主义卖弄者;深情情痴嗔的人,又到处引用,一时半会儿将那书儿那句儿当成了至上生命哲学,以为千古故事只为讲自己的风尘事去了……

    这些都不好,不好。

    读书作为写作的入门级别能力,一定要“有形无形”的读。

    有形,说的是,我们要读什么,知道什么,谋划什么。当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有的介绍,知道这本书要讲的是什么,讲给哪些人看,并且看这本书需要什么样的功底。书宜杂读,在错乱的、繁杂的书目中条分缕析,找到自己要的内容,划出自己的知识点。找到这些之后,还要知道怎么拆解出原有的“语言环境”,代入到独立的“语言环境”中去,或者代入到自己的“语言环境”中去。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写作的有形,即是首先铸造行文的肌肉与形体。

    无形,意思是读书要领会作者的意境。这句话讲起来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只有很少数人能够领会另一个人的思想形态附加表达方式,不能刻意强求。多数时候,一个人在分析另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在扯淡,并非真正的理解。首先,一个人的写作不可能没有“二心”,在谋篇布局的时候,他一定有更多的思想迸发。文章是作者一些思想的体现,是情感摩擦迸发出来的字句。结合作者的背景,这些被写成的字句又可能带着一万种尝试,而没有与作者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共鸣,另一个人完全不可能全部理解到文章的含义。再者,当一个人说能够完全理解作者的含义,他默认了作者的“全表达性质”,也默认了自我的“全知全觉”,显然这是不可能,而臆测,更是多数读书者易轻松养成的臭毛病。

    大多数时候,读书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去贴近作者,很难有耐心去询问他为什么写作这样的篇章,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到作者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征。

    急不可耐,也许错失最美的风景。

    迂腐浅薄,最终错失最美的风景。

    脆弱不堪,必定错失最美的风景。

    读书太少,经历过于单纯,对于生活较少思考,容易被带节奏,说的就是某些人吧。这些人对于真理的传播,不见得是好事,可当一个人上前提醒她,“你挡住阳光了!”她必定不会开心的和他讨论。

    不要再相信眼泪!

    那些被某些词句和段落,甚至书中个性和命运左右泪腺的人,很可能在眼泪滴落的一瞬间,就误会了作者的意思。流泪的文艺青年,过多代入了自我感情,而当一个真正的理解产生时,应该是无言的,那是一种情感的和解。

    写作的无形,即要表达这种“气质性”的东西,而这种“气质性”的东西就是作者要有悬而未决的命题。

    因此,写文章要解释什么呢?

    写作是要树立自己悬而未决的问题的。

    常常看到,有人要引用大段的话,从心理学著作或者某些期刊杂志上随意摘抄,或者在科学论文里,随便拉出一句话来解释,然后告诉读者怎么除痘,告诉读者怎么减肥,告诉读者如何养生……

    当然,写作者若有商业目的,也许我们能够理解这种方式,可是作为爱好文字的人,显然那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写文的人,要有写文的追求。所谓追求,是真善美,是寻找自我。这又是读书不能获得的。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得思想,是为了通解内心,不为了倾诉,不为了告诫,不为了炫耀,只是为了一种安宁,这种安宁不是别人读了你非读不可的状态,而是自信于别人读了,你也可以谈笑中理解,谈笑中领会,在谈笑中表达思想。

    写文又去去满足自己,完成自己。写文的人要去写,在日思夜想,日夜锻炼中,才能找到自己的路,打开自己的眼睛。这路不是光明的,也不是一时的,还需要筚路蓝缕,找清楚自己的习惯。写作也是一种习惯,文风不就是一种习惯吗。当知道文风就是一种习惯的时候,一个人就理解且驾驭各种文体的写作了。

    语言是思想的调配,并非是句式的简单搭配,所以有人爱搬弄句子,他的文章一定松散,也就不可能具备起初的思想,也更谈不上优秀了。

    要善待词语,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生命。写文的人要找到自己的词语,与自我的思想相互碰撞,发挥想象力,才能让文章鲜活。显然,不一样的词语在不一样的生命体系中是不同味道的,反复咀嚼,找到最富有生命力的味道,不代表用掉最华丽的词,凝结上所有情感与生命力,文章就能活起来。

    可惜,我们总是忘记,在大段引用和解释的同时,一边自满着,一边炫耀着,一边失去着……自满和炫耀,都能达到终点,到了那时,追悔莫及,而失去,若是不能意识到它的真理,就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是所有的审美冲掉了。

    我们不去奋力创造,自然就被低廉的包装裹住,直到灵魂半生不死。

    而成为优秀不过,写!写!写!

    并且,知道自己鸡蛋里的骨头,奋力将他挑出来,不要找别人,自己来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不在于解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pa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