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常在群里说家长哪个地方做的不完美,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好,应该怎样怎样。但说句实话,真的觉得家长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一些初高中阶段的家长,孩子有时候也很“扎心”。
可以这样说,家长为了孩子愿意掏心掏肺,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孩子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是我们的命,他要什么,如果我们有,我们一定会倾尽全力,尽我所能。我们可以不吃不喝,也想让孩子吃好的,穿暖的。我们自己不舍得买,不舍得穿,孩子上学,花多少钱我们东拼西凑也都是心甘情愿的。我常觉得“孩子就是我奋斗的动力,我后半生为之坚持不懈努力的意义”(尽管不一定正确)
我们这么爱孩子,但孩子大了,却发现在孩子面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怕说的轻了重了,生怕说的哪一句话让她心里不开心不高兴了。回家先看孩子脸色,孩子开心了,我就开心,她不开心,我也开心不起来。
我们对孩子的爱日月为证,苍天可鉴。可是为什么孩子就不理解呢?为什么孩子非要那么叛逆?为什么孩子也这么痛苦?其实我觉得,父母再多做一点点,只是再多做一点点,0.01点,日积月累,相信一定有改变。
哪一点?共情!!!
事实证明这一点太太重要了。例如有一天,一个老师问一个男士,“累不累”?男士说“我媳妇比我更累”,她媳妇当时眼泪就出来了。有一天,我给一个家长说“你也挺不容易的”,她立马嚎啕大哭。
女士可能也深有体会,如果你和老公抱怨,如果这时候老公说“媳妇,真是辛苦你了,你真是不容易,受委屈了”这下,你肯定情绪跑了大半,接下来说不定还会反思其实我哪哪哪做的也不好;如果老公张嘴就批评你哪哪哪做的不好,教育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说你看人家那谁谁谁,怎样怎样…切,听第一句可能就火大,后面的估计就很难听进去,不吵一架都觉得憋气。
孩子更是这样啊,她给你说什么,有时候是希望得到你的倾听,理解和支持,也就是你共情一下,这个事可能就过去了,她的情绪就没了。可是我们总是觉得,这孩子得教育,不教育她想不开啊。为了让孩子心情好,我们得赶紧站在她的对立面说说对方的不容易,这下孩子可能就心情好了,结果话还没说完,孩子大吼“你是我亲妈不是?你都是帮着别人说话,我哪哪哪都不好,不对是不”?看,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其实是孩子需要你的共情。先共情,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引导再教育也不迟。
所以教育前,先共情,再教育。多做这一点点,也许你将会收获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