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姐姐刚上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她的妈妈上夜班了,拜托我看着写作业。
有一个作业是20以内的加减法,每日口算50题 。老师要求是不允许用手指头,刚开始她眼睛瞥着我,偷偷用手指头,我说:宝贝,你可以用手指头,我知道老师不让用,这样,你在家里随便用,去学校了,偷偷用。
虽然我这样说了,她还是不太能放得开,每次偷偷瞥我,观察我。我就再说一遍。
姥姥完全信奉老师,她在旁边一遍又一遍地说:你得在脑子里记住,不能用手指头。
我说:可以用,手指头是宝藏来着,手指头用灵活了,脑子自然就能记住。往大了说,你还担心她20岁还不会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吗?往小了说,她是7月份生日,在班上几乎是最小的孩子,比9月份的小一年,而且刚学到20以内的加减法就要求不用手指头用心算,这简直就是拔苗助长嘛!学校老师咱们改变不了,在家里咱们可以自己做主。鼓励你用手指头。
几次之后,她摸到我的规律,渐渐的放心大胆起来。手指头用到飞起,我都好奇,她是怎么算的,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尝试去拆解她的逻辑一起用手指头算,结果我算得还没有她快。——当然,我也是浅尝辄止。
鼓励用手指头,这个观念我就是跟《妈妈教的数学》学的,作者孙路弘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用手指头算乘法,我只知道算加减,还不曾听说用手指头很方便的就可以算乘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266432/812705428543636d.jpg)
这太神奇了,把我都吸引了,更何况孩子呢!我也对着书掰起手指头来。
作者孙路弘是鼓励孩子使用手指头的,手指头奥秘无穷,有很多的智慧等着孩子去发现去研究。
很多育儿书会教我们,在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要开始训练ta的手眼协调能力。比如,起初拿一个色彩鲜艳的卡片,一块红布之类的在宝宝眼前晃。再大一点,可以用手抓住了,再大一点,宝宝会关注大个的东西,然后关注到细小的东西。这是一个儿童大脑发育的过程,在宝宝尝试去抓取把玩的时候,就是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
那么,在6岁儿童学数学的时候,也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呀,为什么就不可以继续使用了呢?
所以,我鼓励孩子使用手指头,我还打定主意,在她学到九九乘法表的时候,就把《妈妈教的数学》里各种手指头掰扯的奥秘教给她。
孙路弘原来数学很差,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很笨,但是妈妈不以为然,润物细无声的教他使用手指头,从此之后,他便发现了数学的乐趣,沉浸在其中一发不可收拾,妈妈教了手指头乘9的算法,他自己摸索出来了乘8的算法,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被同学们崇拜,奉为神奇,也极大地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更加乐于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网友评论